本网讯(代秋波)“七五”普法以来,新县强化党的领导、突出普法重点、注重普治结合、努力营造干群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为新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
一、健全机制,强化保障,以坚实的领导引领普法征程再起航。在获得“六五”普法全国先进县荣誉的基础上,新县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持续激发社会合力,全面构建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普法”工作格局。通过座谈会,听民声,多方论证,制订普法规划,启动全面依法治县新阶段工作,多次召开普法专题会议,常部署常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均建立普法教育机构,形成层层有人管、级级有人抓,步步有落实的格局。全面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让政府决策、依法行政步入法治化轨道。将法治工作纳入平安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内容,将普法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二、分类施教,有的放矢,以突出的重点推动普法工作再深入。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全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新县政府2019年领导干部学法计划》和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举办4期大别山法治讲堂,6期不同行业领域专题法治报告会,健全各级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制度,把领导干部学法纳入年度考核,组织拟任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和宪法宣誓,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配齐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增设法治教育课,注重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建设。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脱贫攻坚和基层民主法治创建,组织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送法进乡村”、“双百千万”法律服务进基层和“幸福大讲堂”等普法宣讲活动。
三、依托载体,精准破题,以创新的思维推进普法实效再提升。按照“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责任制的要求,将法治宣传教育“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形成重要节点宣传制度化和常态化。建立河南人民检察博物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成功创建鄂豫皖苏区税务总局旧址为全国税收普法教育示范基地、全省首批优秀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开设《乡村法制》栏目,充分利用网络(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媒体进行普法教育;组建新县法治文艺团队,编排法治节目,在各乡镇和城区广场巡回演出,丰富法律传播形式。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向基层延伸,建立“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实现206个村(居)法律顾问全覆盖,组建民营企业法律顾问团,对50多家企业法治体检,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综合性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
四、普治并举,深化实践,以实干的作风促进法治环境再优化。“12·4”国家宪法日,利用微媒体推送,悬挂横幅、制作宣传栏等多元化方式,采取宪法书法展、宪法知识测试、学习笔记评比等形式,积极营造全社会知宪法、学宪法、护宪法的良好氛围。积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查工作,制定本地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规划、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30多家机关单位聘请法律顾问,每年进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考试,提升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能力。组织开展网络安全、扫黑除恶、非法集资传销、旅游市场整治、交通秩序治理、环境保护、建筑市场“三违”整治以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行业领域专项治理行动,逐步提高广大干群的获得感、幸福感,为建设“山水红城、健康新县”作出了积极贡献。(河南省新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