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7月30日讯(李春亮)学然后知不足。对标先进,比学赶超,已成为城市成长进步、机关流程再造、干部素质提升的“必修课”。本次培训,获益良多,尤其是城市治理法治化和精细化的成都经验——“五允许一坚持”措施给我诸多启迪。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青岛提出要加快建设“三化一型”高素质干部队伍,其中就包括市场化和法治化。法治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地方是否具备充分的市场经济环境最主要的指标。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必须用法治来维护公平公正的市场规则,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如何提高领导干部法治化能力,发挥司法行政各项职能,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当前我市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树立“服务发展”理念,营造尊重企业家的浓厚氛围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疫情后时代,要牢固树立“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服务理念,不断转变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主动服务市委市政府决策、积极回应企业关切,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要时刻保持“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发展”的服务态度,将工作引入制度化、规范化,让企业家感到“放心”,将服务引入专业化、优质化,让企业家感到“真心”,完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提供高效优质的涉企法律服务,让企业家感到“暖心”。要持续加强“优化营商大环境”的服务力度,围绕司法行政全年工作要点,在行政决策审查全覆盖、规范行政执法监督、强化涉企法治宣传、提升涉企法律服务质量、建设商事调解组织等方面“下功夫、花力气、动真格”。主动邀请企业家担任人民陪审员,组织企业家参加政法机关开放日活动,严格落实政法机关领导干部联系民营企业制度。
二、完善监督机制,严肃查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行为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开展精准督查,立足司法行政机关涉及实体经济方面行政复议、合同审查、规范性文件清理、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等各项工作,实施精准监督检查,重点查处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要实施常态化督查,采取上门督查、电话督查、走访督查、回头督查、重点督查等方式,重点检查服务企业和企业家意识差、在为企业家服务中发生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的行为以及庸、懒、散、慢、拖、瞒等问题。要强化执纪问责,对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或违反作风纪律规定情节较轻的,及时运用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作出处理。违反作风纪律规定情节较重的,将案件线索移交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依法依纪予以处理。
三、发挥法律服务行业作用,为企业健康发展把脉问诊
德润天下,法治惠民。建立涉企案件报告制度,加强对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办理涉企案件的指导监督,支持和保障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服务所依法依规开展涉企案件代理工作,确保涉企案件依法稳妥办理。积极引导担任企业法律顾问的律师为顾问企业开展免费“法律体检”,摸清企业在规范治理、依法经营、转型升级、引进技术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帮助企业依法规避法律风险。积极组织律师走进企业,为企业解读国家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深入浅出的讲解日常生活及劳动生产中安全隐患的预防和措施。
四、强化法治保障,持续优化营商大环境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推动制定我市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我市关于推进党政机关履约问题依法解决的长效机制。落实公平竞争制度,加强市政府常务会议题、规范性文件及政府合同的公平竞争审查工作。对市场准入、行业发展、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经营行为规范、资质标准等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市政府常务会议题、规范性文件及政府合同,严格履行公平竞争审查程序,维护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加强涉企政策文件管理及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及时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涉及不利于公平竞争政策措施,搞地方或行业保护,增加企业负担,不利于优化营商环境等可能侵犯企业权益的规范性文件及时予以修订或废止,全面释放制度红利。
五、坚持调解优先,快速调处涉企矛盾纠纷
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坚持调解优先,引导涉企案件通过调解途径解决,降低企业诉累。通过“平度市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微信服务号,线上24小时为企业免费提供法律咨询、网上受理企业调解申请、企业相关政策宣传等服务,快速便捷满足企业家的相关法律需求。推行涉企业家矛盾纠纷快速化解机制,成立商事调委会,在相关企业成立企业调委会,加强相关调委会的组织建设。推动建立“综合性”“一站式”调解工作平台,整合各类调解资源和力量,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司法调解四调联动,合力化解涉企矛盾纠纷。对已建立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委员会,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规范,确保调解工作的中立性、公益性。健全完善“诉调对接”机制,增强调解结果的法律效力,节省企业化解矛盾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畅通“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对企业家提出的法律咨询进行专业、高效地解答。
六、加强涉企行政执法监督,依法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发挥“151”行政复议受理热线作用,依法、高效受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推进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出声、出解、出治,实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100%。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通过行政复议、行政执法监督案件的办理,及时纠正行政执法机关违法查封、扣押、冻结企业财产的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推行文明、温情执法,杜绝粗暴执法、生硬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促使行政执法行为公开透明,全程留痕,合法有效。完善涉企检查备案制度。打造“一次检查,全身体检”行政执法检查模式,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执法检查频率和次数,最大限度减少行政执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强化行政执法行为事中监督,采取跟随一线执法人员执法监督的方式,对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现场监督,现场整改。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审查制度,降低不当执法决定对营商环境造成损害或者不良影响。建立“行政执法企业评议”机制,促使行政执法机关改进行政执法工作作风。
七、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各行业各领域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结合《社区矫正法》《民法典》等热点,定期宣传热点法律法规,以电视台、报纸、各类新媒体为载体,打造好“以案说法”“以案释法”“法治空间”“普法课堂”等普法栏目,沟通联系对口部门联合开展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全面提升面向企业的法治宣传教育,继续围绕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重点开展关于传染病防治、惠企便民、劳动关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宣传,引导帮助广大企业依法防疫、依法经营、依法决策、合规管理,降低经营风险,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山东省平度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