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突破”推动“八五”普法创新发展助推“为汶上加油干”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2-02-16 来源:中国普法创新网

本网2月16日讯(李东艳)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今后五年是基本建成新时代现代化强县的关键期,2022年是贯彻落实“八五”普法规划的关键年。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汶上县司法局贯彻新思想、把握新形势、肩负新使命,紧紧把握大局,乘势而上,“四个突破”推动“八五”普法创新发展,奋力开启法治汶上建设新征程,助推“为汶上加油干”,开创依法治县工作新局面。

一、创新创优,在加强法治宣传载体建设上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充分发挥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在普法教育中的作用,实现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学到法律知识,切实把普法精准推送到群众手中,延伸到最基层。通过“汶上司法行政”微信公众号、“法治中都”抖音号等新媒体,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广泛宣传《民法典》、《法律援助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新颁布法律法规。

二、完善机制,在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上取得新突破。积极培育农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队伍。开展农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队伍轮训工程,组建由普法与依法治理科、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法律顾问团、普法志愿者为成员的(1+1+n+x)培训团队,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开展培训工作。采取以案释法、你问我答等形式,以群众关心关注的法律知识为重点,切实增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在宣传政策法规、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自信,真正激活这支最了解人民群众法律服务需求的、最接地气的法律服务力量。

三、整合资源,在增强法治文化建设合力上取得新突破。推进汶上县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提档升级。加强民法典阵地建设,积极整合资源,科学规划实施,以自建或联建等形式积极打造乡镇(街道)、村民法典主题公园(广场)。维护好现有镇街、村居法德文化实体阵地,结合各自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特色,在原有的法治元素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建设民法典广场、公园、“典”亮一条街、民法典长廊等实体阵地,把法治元素、法治精神渗透到地方文化、乡村文化建设中,以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法律原则、法律条文、名言警句及社会公序良俗等内容为主,注重与家规家训、精神文明建设宣传相融合,以浓厚的法治文化魅力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树立法治意识、强化法治观念。推动“普法夜校”形成常态化机制。联合县教体局充分利用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推进“普法夜校”常态化,让青少年接受法治教育规范化;多方位引导学生参与法治实践,让法律知识通过学生从学校向家庭和社会传播,努力实现“一生带一户、一校带千家”的目标。

四、多措并举,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制上取得新突破。通过全县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清单和召开全县有关会议等举措,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负责谁普法”责任制有突破性进展,力争各单位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构建“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组织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在全县开展“以案释法、教育帮扶”活动,用政法机关经办的典型案件,用群众身边的事、身边的人教育群众,达到“宣传一例、教育一方”的效果;开展“法进万家,以案释法”活动,将全县“谁执法谁普法”工作引向深入,推动全县各行政执法单位开展系列以案释法活动。(山东省汶上县司法局)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