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通讯员 黄艺涵)2022年7月14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初心乡村振兴实践团”到怒江州泸水市风雪丫口,通过实地参观、走访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开展助力乡村振兴调研。
跟随着历史的脚步,志愿者们参观了“片马风雪丫口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基地”,“风雪丫口”哨所是全军四大艰苦哨所之一,位于海拔3150米的高黎贡山之上,它极端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0℃左右,每年有4-6个月的大雪封山期,年日照不足1000个小时。
“这里是保卫祖国最得力的岗位,是为人民服务最理想的地方。”志愿者黄艺涵在日记里写到。在这里的战士,住在一个只能放下六张高低床的房间,24小时都处于战备状态,一刻不敢松懈,一上山就守一个月。他们不畏艰苦,扎根于此。
在丫口站哨,就是警卫天安门。正是有这些铁骨铮铮的战士,风雪丫口在1963年被国防部授予“钢铁哨所——风雪丫口排”的称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风雪丫口之难更甚于蜀道。面对风雪丫口的寒冷,他们严守关卡,绝不退缩,把一个个哨位变成境外势力无法逾越的钢铁城墙。
随后志愿者们采访了风雪丫口排所属单位的教导员,得知他来自甘肃,每年与家人只能见上一两次。
“与家人异地分居,来到边境,来到风雪丫口,不觉得很苦吗?”看着志愿者充满疑惑的眼神,教导员回答道:“我不认为我辛苦,辛苦是相对的,比起西藏、新疆、内蒙古一带,我认为我们的条件已经很好了。总是要有那么一些人,在边境线守卫着,那就是我们。”对于大学生,他叮嘱道,在学好理论知识基础上,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当站在风雪丫口时,志愿者们真切地体会到“扎根雪山顶,心向北京城”的精神。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这样一群人,他们本该享受青春岁月的美好,但为了心中的梦想与执着来到了祖国的西南边陲,为自己崇高的理想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当前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点,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始终胸怀“两个大局”,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提升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奠定坚实的基础。采访结束后,志愿者们下定决心一定要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赛道上奋勇争先,谱写青年时代之华章。(来源: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