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通讯员 周冰)这世界从未有从天而降的英雄,有的是挺身而出的凡人。这个夏天,浙江金华人民又面临了一次严峻考验,四月的白龙桥疫情刚结束没多久,就在这个天天都是高温预警的八月里,疫情又在金华的土地上卷土重来,金东巡特警大队队员无所畏惧,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里。8月3日清晨,这些可爱又可敬的队员们迅速集结,再次毅然决然地奔赴义乌,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八月室外的太阳犹如老虎一般疯狂撕咬着每一个在日光下的人,而在这种极端高温情况下,还要同时注重个人防护,在室外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如同蒸桑拿一般难熬,十分钟汗如雨下,半小时衣服全湿的情况毫不夸张,巡特警大队的队员一站就是一整天。尽管如此,他们没有一个人退缩。
“请广大居民主动参加核酸检测,做好自身防护,不聚集……”当天下午,一架无人机正盘旋在义乌市永胜小区上空,通过扩音喇叭向居民宣传防疫知识。而驾驶员正是巡特警副大队长范睿,他7月底刚结束在湖州为期一个月无人机驾驶员集训,期间非常用功且结业成绩优秀。回金华后8月1日开始休假,正和家人一起在金华双龙洞游玩享受这难得的团聚时间。但8月3日凌晨4点,在睡梦中接到单位电话,他当即终止了难得的团圆时刻,疫情就是命令,立刻收拾东西,不舍地告别家人归队后赶往了防疫一线。他每天操作无人机飞行10架次,全天候通过防疫知识宣传,提醒群众遵守防疫规定,戴好口罩,保持秩序和安全距离,做好个人自身防护,助力疫情防控,用自己的力量守护这点点星光,万家灯火。
“报告,我好像有点不行了,有点站不住了。”民警董方策对身旁的队员有气无力地说道。原来他已经在封控区卡口点值守了一整天了,下午室外温度直逼五十度,依然没有选择休息,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随后被队员手动刮了痧,疼的咬牙切齿,青筋暴起,面红耳赤,最终被命令强制休息了一个小时,而后又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岗位。连日来,他冒着高温坚守在抗疫一线,用行动诠释着一名巡特警的奉献和担当。
“我感觉我身上都被汗泡出褶皱了。”民警马黄峰在执勤时对同事说道。最近连连的黄色高温预警下,湿透是基本操作,中暑也变得习以为常,刮痧和藿香正气水更是变成家常便饭,白天的皮肤被汗水浸泡到发白变软,等到晚上汗干了,衣服上的一道道盐渍则是每个战疫人光荣的“印记”。
辅警叶成从加入巡特警大队以来一直保持军警队伍身上的珍贵品质。义乌疫情突发以来,他也是第一批前往抗疫一线的人员,逆行向前,主动请战。从8月初以来,他一直坚守在封控小区义乌市候儿村村口,是有名的能不换岗就不换岗,能不休息就不休息。即使是在最热的正午他也依然配合防疫部门做好“守小门”、治安秩序维护、防疫政策宣传等工作。由于长时间的暴晒,他的耳朵包括脸上烙下了口罩的印迹,鼻梁到脖子被晒成咖啡色,甚至有些脱皮迹象。无数个像他一样的民辅警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细致入微的工作,筑牢了“疫”线堡垒,让警徽在疫情防控一线熠熠生辉。
这天,辅警张晓宇在封控区义乌市楼店村周边日常巡逻,突然看到栅栏边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奶奶眉色紧张,神情彷徨,好像有什么事情。“你好,奶奶,这里是封控区,外面还是危险的,您出来是有什么事情吗?”张晓宇主动上前去询问道。“小伙子,我在家做饭把手给划伤了,一直在流血,我也出不去买药包扎,你们能不能帮帮我?”老奶奶回答。了解情况后,张晓宇第一时间和社区村警联系,而后社区村警采购了纱布创口贴等创伤药品送上,老奶奶一个劲的说着谢谢,紧锁着的眉头终于也舒展了许多。
其实不管是医生,护士,或是公安,志愿者,亦或是一遍遍拿着电话盘问行程排查密接的二线工作者,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是别人的子女或是别人的父母。但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他们义不容辞的站了出来守卫家园,一声令下就是不分昼夜地工作执勤站岗。他们因为热爱这片土地,因为恪守这份信念,共同凝聚起了战“疫”的防火墙。(供稿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金东分局巡特警大队)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