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通讯员 吴晓华 周静莉)“叮咚”,10月1日清晨5点53分,浙江省永康市公安局行政审批科科长陈永柯的手机响了,跳出一条微信,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和“祖国万岁”映入眼帘。
陈永柯会心一笑,立即回复“国庆快乐”,然后换上制式警服,准备参加国庆升旗仪式。
这是来自一位退休老人杨庆荣的第398条早安短信。
翻看着这一条条或文字或图片的早安问候,陈永柯内心充满温暖。一年多前,帮助杨老伯办理业务的情形也清晰浮现。
“我要为儿子迁移户口,可他本人在外地无法前来,怎么办?”那天,杨老伯走进永康市行政服务中心,忧心忡忡。
杨老伯的一句话、一个眼神,就让接待他的陈永柯感同身受。陈永柯一边为他递上一杯水予以宽慰,一边告诉他可以通过委托方式办理,见杨老伯不会操作,就手把手一步步教他,先加了他的微信,把委托书版本发给他,并由他转给儿子,儿子填写好后再拍照发回,打印出来……
陈永柯不厌其烦的帮助,给杨老伯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天一早,杨老伯就开始了他的清晨问候。这一发就是一年多,没有一天中断。
本着服务至臻的态度帮助每一个困难群众,是陈永柯多年窗口生涯的习惯。平日里,他和同事处理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没想到会收获如此温暖的警民情谊。
说起警民情谊,因为服务态度好,把陈永柯当朋友的群众还有很多:
他们中有在西班牙居住了24年,在陈永柯帮助下,如愿恢复户口的花街镇的老周。“他的热心、耐心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家乡的温暖。”与陈永柯不曾谋面时就有了2个月127条的答疑微信互动,让老周如是感慨。
他们中有38年最大心愿就是有个户口的江南街道徐某秋。陈永柯帮她实现了愿望,并找到了亲人,而且没让她江西和永康两地跑、没让她开一张证明。
他们中有要将第一袋喜糖送给陈永柯的晶晶,民警不仅帮她摆脱了31年的“黑户”,连其儿子的户口问题也解决了。二代人户口、三代人心愿的背后,是民警的想方设法、四处奔波、坚持不懈。
他们中还有流浪在外30多年、73年没户口的老胡,他老泪纵横,握着陈永柯的手不停道谢:“虽然我在永康已经没有亲人,但你们就是我的依靠。”
……
还有那位水库移民老应,虽然户口的事因为政策的原因没能如愿,但在陈永柯的协调下,他儿子读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老应没有了怨言。面对陈永柯拍个合影的提议,老应又高兴又意外,连说身上的工作服太脏了,要脱下来。陈永柯却说:“不用脱,我就喜欢和农民工交朋友。”拍完照,老应说:“我们加个微信,我可是第一次和你们警察同志合影,一定得把照片发给我,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群众!他们到窗口来,虽然没有办成他们想办的事,但我们只要态度和蔼,耐心做好解释说明,多换位思考,他们是通情达理的。”想起这些,陈永柯不禁感慨万千:“群众理解我们,我们就应做得更好。”
今年,陈永柯请当地书法家写了20幅字,悬挂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的不同位置。上面分别写着细心、耐心、决心、开心等20个“心”。这样的布置,让身处其中的工作人员时刻提醒着自己用心用情去服务。
工作中的陈永柯
在陈永柯的电脑里,还珍藏着窗口工作以来,与群众的许多合影。其中有被人抓拍的,也有主动拍的。每天上午,第一个来窗口办事的群众,每个下午,最后一个离开的群众,陈永柯都会和他们聊几句并合个影,在了解群众对窗口工作意见建议的同时,他想创造一个吉尼斯纪录——做一个和群众合影最多的警察。
到今年国庆,永康公安行政审批科已走过20年7300多天,为超过80万人次的群众提供了户口迁移、身份证办理各项服务,先后获得省市县各级领导批示点赞10多次,荣获浙江省公安机关窗口整治与建设示范单位、浙江省工人先锋号、金华市公安局十佳服务窗口等30多项荣誉。
升旗仪式开始了,作为一名有20年党龄的老党员,陈永柯心潮澎湃,他举起右手,面对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庄严宣誓:服务群众,初心永恒。(供稿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公安局)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