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兴安岭:开创青年民警 “培训三部曲”完成由静向动成长新模式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3-02-14 来源:法治时代网

法治时代网讯(文 高宝玲 陈玉国)目前,公安工作节奏逐渐增速,新时代对公安队伍要求不断升级,如何延续队伍坚韧战斗力,保持鲜活生命力成为了队伍教育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近几年公安队伍血液更新加快,人员结构和专业结构都给民警教育培训这项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如何培养民警成为“挥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即战力”以满足公安工作保质保量保速的新要求,成为队伍建设无法绕过的课题。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森林)公安局十八站分局近几年通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分析现状、摸索尝试,以提升为基础、以独立为核心、以长远为目标,逐渐建立起一套“青年民警培训三部曲”。

 

以静制动、打好根基,开创专业提升“圆舞曲”

针对近几年公安工作特点,考虑分局新入民警年龄较小和非公安专业入职占比较大的实际情况,十八站公安分局高度重视青年民警的业务能力提升工作,在保证日常警务工作正常开展的基础上开创了“小灶班”培训模式,以提升青年民警的相关法律基础知识及执法办案能力。

 

图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森林)公安局十八站分局民警为青年民警讲解相关法律知识


“小灶班”立足于“授”。由本局法治办公室牵头,利用线上授课的方式,将年轻民警集中在微信群里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刑事诉讼法》等业务法律法规,再以线下集中考试的形式检查学习成果。这种静态教学培训的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有效地提升青年民警的执法办案能力,加快非公安专业民警对法律知识的掌握速度,有利于青年人的生活心态由“学校、社会”向“体制、公安”的核心转变。

 

图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森林)公安局十八站分局进行集中考试


截至目前,“小灶班”授课已达上百次,受教民警近上千余人次,刑侦、治安、交警等一线执法民警在执法办案中已基本形成了规范的业务流程。在近几年所开展的全区法律知识比武中,十八站分局先后获得一等奖、三等奖等一系列荣誉,在实际工作中完美呈现了“小灶班”的培训成果。

 

由形向内、塑造独立,打造思维模式“协奏曲”

基于目前的年龄结构,年轻民警在各个科室都担任着主力军的角色。但是在一线工作中,也逐渐暴露出他们缺乏发现、认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让年轻民警尽快摆脱“思维依赖”,成为独立的业务骨干,分局挖掘民警内在潜力,开展了一系列青年民警思维模式构建活动。

以写塑造思维,培养攻坚谋略型人才。针对基层民警公文写作主观上存在排斥心理,客观上能力不足这一情况,分局以“十九届六中全会”等各种会议召开为契机,以学习会议精神为助推,以征文比赛为形式,先后举办了多次的主题征文活动,旨在让民警掌握“看重点、抓特色、落实地、接地气”的写作技巧,并在提升“笔杆子”的同时带动民警的表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养成看事情、想问题、表理念的良好习惯。

 

图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森林)公安局十八站分局民警上台授课


以讲练就独立,打造抗压果敢型人才。为了让民警不仅学得进去,同时也讲得出来,分局开创了周期性“民警上讲台”活动。该活动让青年民警由“学生”变为“讲师”,每个人自选题材、自我备课、独立上台、讲解授课,且授课内容不局限于治安、刑侦、交警等公安业务,更开源扩展到了摄影、剪辑、写作等等。线下开放式的讲台将培训成果多元化,不仅让民警“以讲重温”“以讲细化”,更利用了讲台开放性的特点给民警“增压”,让其反复雕琢自己的备课内容,锻炼每一个人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自我解决的根本能力。这项活动在“冬季整训”中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将“上讲台、站前排、跟我来”学习示范活动的局限性彻底打开,形成了全警授课、内容多元、开拓思维、轮流发言的培训成果。

 

图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森林)公安局十八站分局开创周期性“民警上讲台”活动


以练打破局限,造就实战全局型人才。为了解决教学培训和实际工作脱轨这一问题,分局效仿校园中的“模拟考”制度,设计“应急处突”演练、模拟“犯罪现场”侦查等模拟演练活动,锻炼民警在完全没有提示与指挥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处理突发警情,寻找现场遗留线索。事后再通过专业点评,发现自身问题并及时改进。这一举措完美地解决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提高了年轻民警在实战中的容错率。更重要的是创造完全独立的处警环境,强制性地提高了民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全局性、延伸性、连贯性。

 

图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森林)公安局十八站分局民警进行演练活动


民警思维模式构建活动,立足于“立”,开展的“写、讲、练”等活动,意在锻炼民警思维、言语、动手能力的同时,塑造每个人独立、科学、可发展的思维模式,以应对随着时代、环境不断变化所出现的各种任务和问题,从内在提升了青年民警的“适应能力”“成长能力”“攻坚能力”。

 

抬高视角、以点带面,完善培训模式“交响曲”

通过“小灶班”的静态授课和思维模式动态构建,丰富了民警日常执法办案的“武器库”,磨炼了独立解决问题的“手中刃”。分局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培训力度,挖掘民警潜力,塑造成长道路,以提高民警工作站位和看待问题视角为目标,创建了“流动性督查”工作模式,让年轻民警跟随督察随机性参加检查活动。在检查的过程中,要求民警从督查的角度发现日常容易忽视的问题以加深自身印象,同时要求其针对理论程序和现实环境所产生的矛盾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就让民警进入了“队伍主人翁”角色,不再依赖部门领导,而是将解决实际问题这个“皮球”踢给自己。目前分局已开展“全局执法记录仪督查”“交警夜查督查”等工作,民警在督查的过程中发现了相应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图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森林)公安局十八站分局开展“书画展”活动


在此基础上,分局以丰富民警精神文化生活为契机,开展了“书画展”“文艺汇演”“生态志愿服务”等活动,在实现文化育警的同时,将各项组织工作放权由民警处理,实现把实际“考题”交给“考生”,以实战提高民警的组织能力、提高其全局观念、集体观念。

 

图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森林)公安局十八站分局开展“文艺汇演”活动


为了让目前的整套民警培训模式得到更好的延续和提效,解决民警因更换岗位而影响队伍整体战斗力延续的问题,十八站分局近阶段将从两方面改进培训模式,做到以点带面、趋于完善。一是授课平台由微信转为“云端”。这样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素材,从而改进“单次利用”的缺点,利于“温故知新”的同时还实现了教学培训工作的资源优化。二是扩大授课范围,让各专业警种均加入“讲师团队”,授课内容突破业务类法律法规,扩展为全警种的业务办理程序,这样可以让民警全方位的进步发展,也利于队伍整体战斗力的延续和人才资源的优化衔接。

目前,十八站分局的“三部曲”培训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年轻民警成了分局各个业务上的骨干,甚至有个别优秀民警已经成为了分局中不可或缺的攻坚力量。但民警的培训工作这一课题,仍需要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尝试、不断地优化、不断地贴合实际,让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得以最大化地延续。十八站分局也将在今后的民警培训工作中,取长补短、继续探索,始终以提高公安队伍硬实力为根本思想,以提高青年民警自身能力价值为中心目标,再接再厉、精益求精。(供稿单位: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公安局十八站分局)

 

责任编辑:黄筱婷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