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平源
导语:身为女子,“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是多数人对她的评价;作为女警,“巾帼犹存浩然气,弯弓征战作男儿”则是她从警伊始的信仰。
南通市公安局公交分局 周碧璇
她爱诗词歌赋,亦喜搏击健体;她的文字细腻温婉,挥毫却矫若惊龙;爱美、爱笑、爱精致的生活,敢拼、敢闯、敢于面对一切危险;多面的她似乎总能给予别人惊喜或是惊叹:“这个姑娘真不一样!”
她叫周碧璇,1991年出生于一个双警家庭,自幼耳濡目染致使她高考后毅然决然选择了从警之路。2012年从江苏警官学院毕业后,她加入南通市公安局,现任公共交通治安分局治安大队中队长。十年,当初那个满眼清澈的懵懂少女,成长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部门负责人,似乎改变的仅仅是那逐渐坚毅、清明的眼神,以及愈发老练沉稳的处事风格,不变的是那颗依旧火热赤诚的心,还有那个充满诗意、满是人间烟火气的灵魂。
周碧璇的父母和女儿
一身清韵赋琳琅
是的,“人间烟火气”是于她而言再恰当不过的形容。生于如皋古城,自幼爱读书写作的她,总能在蒸汽升腾的早市、落日温柔的余晖以及古树长藤下闲坐的老人身上,找到写作的灵感,写出细腻而打动人心的文字。从警后,繁忙工作之余她仍不忘写作,多年基层派出所的工作经验,让她的文章除了弄月抟风,更多了人间百味、咸酸苦辣。看望辖区身患残疾却自强不息的老人后,她写下《爱你现在的时光》,并在结尾写道:“爱你现在的时光,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不必较劲,未来还没有来,不必焦虑。”在经历了长期的专案出差,日夜颠倒的工作后,她写下《人生百般好》,告诉他人:“要做不停攀升、成长的藤蔓,要证明即便万物熟睡,遍地荆棘,也总有人笑着前进,一路高歌。”疫情过后,她也迎来了自己的从警十周年,为纪念与战友共抗疫情的时光,亦是纪念自己的成长,她写下《不忧亦不惧》:“誓要做天下第一高手,除了剑法胜人外,还得要有博大的胸襟,作为下一场奔赴的座右铭,为守护和拯救黑暗中的人们,努力从微光变为炬火,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以勇往直前的毅力与担当,大胆而行。”
累的时候,她不愿埋怨也不在乎是否委屈,只愿将所有心绪和感悟用文字去表达。或许,“片言可以明百意,一身清韵赋琳琅”就是她对于文学创作最初的憧憬和渴望。
梦笔临池翰墨香
周碧璇在练字
读书有暇,兴来弄笔。除了阅读写作,周碧璇从五岁便开始学习书法,师承已故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会长徐尔昌先生,徐先生的字体飘逸隽秀,作为学生,周碧璇刻苦钻研其书法精粹的技艺,并经常与同样爱好书法的父亲共同探讨,二十多年临池不辍,渐渐形成了融汇女性古韵之美和男性潇洒阳刚的书法风格。
在她眼中,书法不仅是一门艺术,更似一种情怀,铺纸、悬腕、提笔、沾墨,书写的过程如仪式般,郑重而神圣,下笔前略作思考,笔端与宣纸触碰中勾勒出的不仅是充满力量的线条,更是内心的气格。她写豁达、写舒畅,写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上;她写正直、写脊梁,写铮铮不变的文人傲骨;她写华夏千年、千碑万贴,写晋风古韵风华绝代秦皇汉武一统万疆;她写得更多的,是赤诚、忠心,是警察这个职业给予她的侠肝义胆、刚直不阿。
周碧璇的书法作品
“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这是周碧璇年幼书法启蒙时,徐尔昌老师送给孩子们的话。当时的她尚不知其意,待工作后,再拾笔写下“警魂”二字,她才明白何为“书学一技、立品第一”。心正方能笔正,作为警察若要下笔尊严刚劲,定需清正奉公、不畏奸邪。
在翰墨书香熏陶下,周碧璇的内心变得富足而安定,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也是她寻找自我的过程。书法博大精深、学无止境,即便已学书法二十余年,周碧璇依然以“初学者”自居,于她而言要真正做到老师所说的“点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终其生也许都无法做到,但在日复一日临池学书、磨墨临帖的过程中,她收获到的除了坚韧的意志力,还寻觅到了一方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外桃源。
巾帼犹存浩然气,花开佳节荐芬芳
观其作,阅其文,不熟悉周碧璇的人会以为她清冷气傲如谢道韫,抑或是温婉恬静似班昭,熟悉她的人却知道,她的性格如她笑容一般温暖灿烂、灵动豁达,工作上更是满腔热情、雷厉风行。“抓捕罪犯、案件审讯、保障后勤、纠纷调解、反诈宣讲、调研撰写……”从2012年毕业后至今,周碧璇在基层派出所、出入境、政治安全保卫部门、经侦部门、公交分局治安部门等多个岗位历练,几乎所有曾与她共事的民警、辅警都对她赞不绝口。
某日夜晚8点多,周碧璇突然接到来自值班所领导的电话:刚刚辖区某浴室门口发生了一起持刀伤人事件,一男一女两个涉案嫌疑人当场逃窜,并极有可能已经离开南通前往其老家张家港,因涉及女嫌疑人的抓捕,需要周碧璇立即跟随所内民警前往张家港。收到指令后周碧璇顾不上收拾行李,披上外套便直接与同事驱车前往抓捕。待到了张家港市内,由于嫌疑人行踪不定等各种原因,划定的抓捕范围几乎包含了半个张家港市中心。抓捕组民警不得不兵分两路,徒步进行全范围搜捕。正值夏末初秋,虽不时有阵阵秋风拂过,但仍抵消不了难忍的暑气。从马路走到田埂,从郊外民房走到市井小巷,直至凌晨2点,城市已进入梦乡,作为抓捕组里唯一的女民警,连续四个多小时的奔波,周碧璇已精疲力尽,膝盖的旧伤隐隐作痛,致使她不得不放慢行走速度。同事劝她先在原地等着,她却一言不发地继续跟上。
凌晨四点,当绕到一排民房后面时,指挥部发来抓捕指令,一个小时后,两名嫌疑人成功归案。此时,周碧璇的膝盖已红肿甚至不得弯曲,但兴奋和喜悦却将一切伤痛抵消。回通的路上,她忍不住困意沉沉进入梦乡,梦里,她感觉自己似乎真的成了梁红玉、花木兰,在战场上纵横驰骋、斩将搴旗。
周碧璇加班加点研判
除了基层派出所的日常工作,周碧璇时不时会被借调至各类专案组参与案件侦破,若遇到出差抓捕,短则两三天,长达半个月,对于一个爱美的女孩子来说,熬夜和风吹日晒是最无法忍受的,更难熬的是和同事一起在郊外蹲点,夏日多蚊虫,一夜下来四肢全是被叮咬的红包。但当案件宣布告破的那一刻,周碧璇又突然觉得一切是那么地值得。她曾听说,自己的母亲当年在刑大办理一个杀人案时,因物资匮乏,晚上休息都没有地方,只能在地里找个木板当床,结果第二天醒来,发现这个木板竟然是棺材板,而她母亲的身上也被感染了毒疮。或许这就是血脉里的初心传承,抑或是母亲的坚毅勇敢让她在工作中肩劳任怨、从不抱怨、从不觉得委屈。
面对罪犯,她是犀利严峻的女警,而面对百姓,她却是爷爷奶奶口中的“小周”、小朋友嘴里的“警察姐姐”。曾在社区担任“片儿警”的日子里,她常在辖区组织开展各类反诈宣传活动,并加入居民业主群,每天发布反诈防骗信息,遇到固执的居民,她更是直接跑到其家中苦口婆心让其“迷途知返”。因擅长演讲和与人沟通,周碧璇常被学校邀请去给学生普及法律知识或是安全宣讲,孩子们亲切地叫她“警察姐姐”,学校则授予她“法制副校长”的荣称。
参加公安工作的十一年中,周碧璇两次获得南通市公安局嘉奖。一次“集体三等功”,多次获得“优秀通讯员”“优秀社区民警”“十佳窗口之星”等荣誉,其撰写的调研、技战法多次被省厅录用,其编辑的通讯、特稿也多次被《人民公安报》《法治日报》《江苏法制报》等多家权威媒体刊载。2022年,通过南通市公安局遴选,周碧璇进入南通公共交通治安分局工作,如今在分局治安大队担任中队长的她,凭借多年基层工作经验,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亦开辟出了一片新的疆土。南通地铁一号线开通、网约车、代驾等新兴行业的崛起,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在经过不断地钻研和调查,她协助分局打造出南通公共交通智慧防控平台,全面汇聚公共交通领域各类数据,实现信息靶向合流、信息畅通联动的“1+1+1+N”智慧运作新体现,将行业五大领域要素“一屏集中、一图展示、一网统管”,真正实现了“情报主导稳控行业”的目标。同时,敢想敢首创的她,也在不断挑战自己的职业高度。起先,她依托分局前期建立的“公交人驿站”,尝试制定全方位无死角的信息员物建方式,并成功将多家出租车、网约车公司负责人说服,开始筹建“巡防出租车队”,形成公交领域“群防群治、多维交叉情报获取”新局面。后又主动介入当前社会治安治理盲区“代驾”行业,并与分局领导共同撰写代驾行业深度调研材料,努力促成南通市代驾行业协会的建立,以不畏难不惧险阻的勇气探索从未有人涉足的领域。
现在的她,在风雨浇灌和阳光的沐浴下,渐渐从一颗含苞待放的花蕾绽放成一朵傲人馨香的剑兰。是的,就是“剑兰”,比起娇贵兰花,它的成长无需温室,一块土壤便能让它迅速生根发芽,待到开花时分,它的花剑更为挺拔,气势十足,却又不乏兰花的清雅艳丽。词中描绘其“生来傲骨剑朝天,素淡清高效隐贤,不与群芳争好胜,长青一绝自开篇”,似乎说的就是周碧璇,气质如兰,才华馥郁,却也能用身躯构筑金色盾牌,用从未改变的侠义与热爱,肩负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成为她曾经梦想中的那束可以照耀他人的微光。(供稿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公交分局)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