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文 王朋阳 薛志忠)西藏索县基层治理工作启动以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关于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工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各项目标任务,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提质增效,实现了良好开局。
基层治理工作会
索县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细化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县委专题会和推进会,为开展基层治理工作提供基本依据和具体指导。索县县委、县政府将基层治理工作作为推动全县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作抓紧抓实,纳入县委重点工作督促推进,县委主要领导深入各乡(镇)摸情况、找问题、提对策,形成全县上下“一条心”抓基层治理的格局。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动对标区市县部署要求和区党委政法委指导意见,细化分解形成23项具体措施,科学制定了“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形成“挂图作战”抓进度、“倒排工期”抓推进、督促指导压责任的工作格局。索县县委政法委围绕法治宣传、严打整治和平安创建工作牵头形成3个方面20项具体举措,推进“治标”与“治本”齐头并进。抽调精干力量组成工作专班,支持县综治中心升级改造。各乡镇因地制宜,加强综治中心力量和设施建设,乡、村两级综治中心组织领导健全成立,有序运行。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基层治理“主心骨”。索县县委将基层治理作为党建的重要内容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以县、乡党委理论中心组和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为依托,组织开展区市县基层治理文件、会议精神专题学习和“基层治理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交流研讨活动,提升党员干部政治自觉,确保“领头雁”不偏航。建立健全124个行政村(居)网格党支部和“双联户”党小组,举办第一期网格长、网格员能力水平专题培训。落实“七大员”职责和“10+1”任务,实现“网中定格、格上定人、人上定责”工作格局。摸底谋划“雪亮工程”与其他领域视频监控对接;综治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录入达到85%以上。以党员干部党建联系点为依托,建立县级领导联乡、乡镇班子成员联村、“两委”班子成员联网格的联系机制,压实县乡村三级基层治理责任。
民警解救被困车辆
做实基层基础,共画基层治理“同心圆”。始终将机制制度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推进,不断在实践中调整工作策略,有力夯实了工作根基。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网格长、网格员和联户长职责清单,细化“七大员”任务具体抓手,统一印制五张明白卡、“三查一会商三台账”,建立健全综治中心制度机制,推动基层治理长效常治。对全县1286个联户单元进行优化调剂。各乡(镇)对网格划分充分调研论证,形成符合实际、具体可行的调研报告和网格划分报告,县委政法委审核批复优化设置160个网格单元。网格党组织体系建设和网格力量配置稳步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县委政法委、县党建办对10个乡(镇)和重点村(居)开展实地督导检查,全面掌握乡村工作进度。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对工作推进缓慢的3家牵头单位下达《工作提示函》,动真碰硬压实工作责任。
民警向孩子宣传相关法律常识
整合资源力量,构建群众自治“大格局”。立足县情、结合实际,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实现社会稳定与基层治理的良性循环。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风俗习惯、历史文化因素等,124个村(居)制定出接地气、有生机、易落实的“一村一规”,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引领群众执行村规民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村(居)治安环境持续向好、社会治理井然有序、移风易俗成效明显、道德文明大步向前的良好局面。在自治区金牌调解室加勤乡“老村长”调解室的带动下,依托乡(镇)综治中心平台,若达乡“第一书记”、荣布镇“阿尼嘎嘎”、亚拉镇派出所“警民心语”等调解室先后创建,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有序推进矛盾调解和普法宣传工作,同类纠纷较之前调解时长平均减少2天,群众对品牌调解室的知晓度、认可度不断提升,“有事找调解室”在群众中形成共识。为确保群众参与“上得来”,向县政协发函,设置4项调研课题,充分掌握和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促进形成社会治理人人参与、治理成果人人享有的局面。开展“汉族干警进商户、藏族干警进群众”活动,实地排查走访群众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矛盾问题,警民关系更加亲密,主动参与基层治理,提供情报信息,做到干警下去、民情上来、思路出来、问题解决,有效消除了社会稳定存在的隐患和风险。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