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百色市“四个注重四个突出”打造精准普法新格局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3-07-07 来源:法治时代网

法治时代网讯(通讯员 黄浩 周雨潇)近年来,广西百色市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以“八五”普法为抓手,注重对象精准、领域精准、地区精准、问题精准,突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重点领域分类、区域特色、需持续强化提升问题,有效提升普法覆盖面和精准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保障社会持续性稳定。

注重对象精准,突出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实施精准普法。健全完善精准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工作体系,根据对象不同,分类施教,推动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开展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提升专项行动,健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首课”学法以及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等制度,开展年度公务员学法用法考试工作;开展青少年法治素养提升专项行动,利用开学第一课、第二课堂、国旗下讲话、成人仪式等载体,广泛开展实践式、体验式、参与式学法活动,切实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开展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职工法治素养提升专项行动,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大力宣传营商环境、市场经济、经营管理和劳动用工等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企业依法经营和依法管理;开展农民法治素养提升专项行动,发挥好村干部、“一村一法律顾问”“一屯一法律明白人”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中的带头作用,深化村(社区)依法治理,改善基层法治环境;开展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和宗教界人士及信教群众法治素养提升专项行动,挑选“双语”人士担任村屯“法律明白人”,积极探索开展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进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活动,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

注重领域精准,突出重点领域分类实施精准普法。根据不同行业领域、时间节点,以“法律七进”为抓手,大胆推行分类精细普法模式。针对不同时间节点开展“12·4”国家宪法日、“4·26”知识产权日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针对重点领域工作开展禁毒、扫黑除恶、预防电信诈骗内容等宣传政策法规、防诈骗常识;针对国家、自治区重大工程等涉及征地拆迁中出现的矛盾纠纷,重点宣传国家政策方针、法律知识等内容。全市累计开展法律宣传咨询活动1344次,发放活动宣传材料79.94万份,组织法治讲座115场次,法治文化演出21场次,制作宣传板报204块,张挂普法宣传横幅399条,电子显示屏展播宣传标语762条,出动宣传车408辆次,新媒体普法1698次,受教育人数366.7万人(次)。

注重地区精准,突出区域特色实施精准普法。结合百色地处边境和多民族人口结构、经济建设发展的实际,注重打造边关和民族、区位发展特色普法。创建以优化营商环境、服务经济发展为重点的“右江河谷普法示范带”。在右江区、田阳区、田东县、平果市建立一批具有县域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通过开展“普法进企业”“以案说法”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创建以民语普法为重点的“西北五县普法示范带”。在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隆林县、西林县探索开展以民语普法为重点的法治宣传活动,鼓励使用民族语言建设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创作法治文艺作品、编制少数民族语言普法读本,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法治素养;创建以边境法治宣传为重点的“南部山区普法示范带”。深入开展“六树六创”活动(即树“智慧边关”示范点,创“民主法治”示范村;树“诉源治理”示范点,创“无诉讼”示范村;树“公益诉讼+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示范点,创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先进村;树“打击整治涉边违法犯罪”示范点,创“无走私、无三非”示范村;树“矛盾纠纷化解”示范点,创“和谐”示范村;树“国家安全人民防线”示范点,创“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打造边境民族地区普法特色品牌。

注重问题精准,突出“基层普法和边境管控力度需持续强化问题”实施精准普法。针对越南籍“三非”人员回流出境违法犯罪现象依然较多,普法教育、维护边疆安宁工作需持续强化等问题,找准症结强化宣传整改。强化政法队伍职能宣传,创新出台《百色市政法系统全面实施精准普法提质增效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开展“普法强基六大行动”(即政法职能宣传基层行、政法守护边关基层行、防命案专题警示宣传教育基层行、政法助力营商环境基层行、打击帮信犯罪基层行、公益诉讼宣传基层行)、“三进三延伸”(即法治宣传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延伸受理案件平台到基层、延伸法律便民服务平台、延伸矛盾化解平台到基层)普法服务,有效促进全市普法工作提质增效;强化涉边类违法犯罪宣传,持续深化“亮剑·靖边”和“一治理三打击”专项行动,持续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联合管边控边机制,健全边境民族地区社会治安联防、矛盾纠纷联调、突出问题联治、重点工作联动、平安基层联创“五联”工作机制,提高边境地区群众的法律意识,积极参与边疆维护,有效遏制边境潜入潜出问题。(供稿单位:广西百色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黄筱婷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