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旅游警察成为“城市新地标”:第一站 成都文庙山街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3-10-25 来源:法治时代网

法治时代网讯(文 薛志忠 邹沛)城市是幸福的载体、是人文的容器;是江边喝不完的盖碗茶、竹椅里摆不完的龙门阵、深藏巷子里的院落、每家阳台上花团锦簇的生机盎然。地标是“仁者乐山”,是“智者乐水”;是迁客骚人艺术灵感的源头活水,诗篇画作将山川水景点亮,人文典故为亭台楼阁留名。

image.png

都江堰市著名“地标”——青城山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步入四川都江堰,在城市中寻找着一个又一个“地标”,随身携带着成都千年文脉的启示,伴随着一向自有的闲适风雅。在这里,人们不再囿于地图和旅行计划表,把行走变成一场冒险,用“City Walk”的方式,一呼一吸间,深刻触碰浓厚的烟火,将人文积淀与山水画卷尽享,让城市风貌与美好生活交织。

image.png

旅游警察已成为城市的“新地标”“新名片”

 

“万家灯火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相守相伴,最是不动声色的浪漫——成都都江堰公安旅游警察,作为四川省县级公安机关首支旅游警察队伍,正伴随着城市的生长不断成长,与市民、游客、友人一同在古堰的一街一巷一楼一宇中,寻找幸福、感悟美好。

当你登上秦堰楼、留宿青城山、醉望蓝眼泪与他们“双向奔赴”时,会发现旅游警察早已成为了都江堰城市的“新地标”“新名片”,“无处不在”的他们正秉持着“队伍就是风景、执勤就是服务、执法就是守护”的理念守护着这万家灯火、秀丽山川——温柔而又坚毅。

旅游警察与文庙山街。文庙山街位于古城区最西端,沿玉垒山麓而建,古时因“孔庙”修建于此,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因在文庙中设县立第一中学,故称文庙山街。

这条宝藏街道,一头通往烟火繁华,一头通往山野秘境,隐藏于闹市,却因不同时间、不同人群的穿插流连和色彩浓烈、新旧交替的诗酒故事,将社会生活的各个维度结合得极好——作为“地标”,这里好似隐藏着都江堰城市的另外一面。

午后清风和煦,旅游警察正沿着文庙山街针对商铺、游客开展旅游安全走访宣传工作,深化警民共建,畅通警企联动,主动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胭墙青砖,街折车慢,梧桐与文气邻山。

image.png

旅游警察已成为城市的“新地标”“新名片”

 

沿街小店里,旅游警察对技防设施、消防设施进行安全检查,有针对性地向从业人员讲解着防盗、防火、防抢、防诈骗等知识。平安祥和的氛围里,闲暇时光在半山坡趁暖意晒着被子,在转角店外坐着藤椅一杯淡茶,采风的诗人画家问着今日煮酒或是饮茶。人世沉浮中,把闲情赋予生活,把闲居留给自己——“从冗入闲,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店家说:酒也是诗,茶也入画。

image.png

旅游警察已成为城市的“新地标”“新名片”

 

“文庙讲坛”开启,只需几把陈年圆椅,旅游警察如同朋友和故人,与店员、游客唠唠家常、倾听烦恼,收集真实心声,化解邻里矛盾,努力把各类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文庙山街里梦想中的小店,贩卖着人间的美好与浪漫。一杯咖啡,味道在山南的道路转弯。斜阳倒影,门前的一排绿植与这里的人们一样向阳。

image.png

旅游警察已成为城市的“新地标”“新名片”

 

沿着依山蜿蜒的道路向上,旅游警察进入今天走访的最后一家店铺,店铺名字叫做“晚风”——“晚风知我意,温暖又深情。”

(来源:都江堰公安)

(责任编辑:贺兰)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