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通讯员 高岗) 近年来,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区人民法院狠抓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全面深化司法改革,牢固树立大局理念,奋力推进案件质效提升。同时,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细化便民举措,在智慧法院建设方面精准发力,以推进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为契机,着力加强审判执行工作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在不断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之余,又包括微观治理执行与监督功能,这样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使其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为践行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枫桥经验”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使其在服务群众、化解矛盾等工作中发挥出更大效能。
横山法院办公室副主任杨瑾旭介绍,在三年疫情的背景下,横山法院深度推行落实网上办案办公,不断满足广大群众迫切的诉讼需求。而卷宗是诉讼的基本元素,唯有电子卷宗随案同步,才能满足当事人和律师在任何地方网上阅卷,满足合议庭法官同时阅卷,更能满足院庭长网上监督管理。长期以来,电子卷宗不能同步生成问题成为制约其深度应用的最大障碍,在陕西高院技术处的全力支持下,经横山法院信息中心研析,开通了执行案件节点短信自动提醒平台,通过流程化运行和节点控制,确保审判执行案件每一个环节都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步骤依法执行。从立案、审理到归档全流程实时随案生成电子卷宗,自法院受理立案之日起,卷宗随案件进度同步上传办案系统。横山法院还印发了《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和深度应用的工作方案》,从制度上予以保障。以前是律师和当事人每天奔赴法院往返中,但如今他们可以足不出户,在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微信小程序上申请调阅所有他们需要的案件卷宗。
自横山法院推行电子卷宗随案同步生成工作以来,律师和当事人调卷更方便了,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极大便利,他们也对横山法院的案件和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予以高度赞扬。事实上,人民法院工作与市域社会治理在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在理念上具有共通性,两者之间的内在契合性也决定了智慧法院建设应积极响应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以积极靠前姿态助力市域社会智治的探索。具体而言,智慧法院助力市域社会智治的实践可以从六个方面展开:
一是设立材料收发中心。对当事人向法院提供的诉状、申请、证据材料等统一归口登记收发,向当事人出具电子版材料收发清单,集约数字化加工完成后进入智能中间柜,对法官办案系统发出通知提醒查阅,全程留痕,避免丢失,公开透明确保阳光司法。
二是升级电子送达。通过电子送达平台给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方便快捷,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普遍需要将送达平台的送达结果报告书下载抽取纸质版,然后再进行上传。针对此种情况,积极与审判系统和送达平台厂商进行深入沟通交流,更改送达结果回传路径。加盖电子签章的法律文书在不产生纸质版的情况下直接推送到当事人的手机上,当事人查看以后的送达结果报告书也能实时回传到对应的电子卷宗目录里。
三是应用电子签章。法院签章文书体量庞大,以前大家需要线下核验好后经院庭长等领导线下签发审批单后,再到办公室加盖院印,效率低且不易监管。针对此种情况,横山法院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用电子签章,重新调整盖章流程,将文书签发审批权限下放至团队长,盖章管理员Ukey签章权限收紧,设立专门的盖章管理员,确保电子签章的安全和全程留痕,签章文书不产生纸质文件直接流转进入电子卷宗。2023年3月起,横山法院执行局所有文书均使用电子签章,系统文书电子签章率达到100%,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
四是升级转变电子卷宗生产方式。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的理念由来已久,但是绝大多数的法院单纯依靠扫描,不仅没有尝到电子卷宗的红利,反而对电子卷宗的加工等辅助性事务加重工作负担深恶痛绝。横山法院针对此种情况,深入各庭室部门调研,在与民事审判系统沟通对接后,大家合作梳理调整确认了诉讼文书与电子卷宗目录与电子档案目录的三级映射关系,在审判系统诉讼文书列表里增加了文书转卷宗按钮(即word转JPG技术),诉讼文书的制作全部统一依靠文书模板,加盖电子签章定稿后,点击文书转卷宗按钮,依靠设置好的映射关系即可自动进入电子卷宗对应的目录里,结案后再一键转档,最终进入到对应的电子档案目录里。该按钮在经过横山法院改革、内测优化后,目前现已在全省审判系统更新。
五是创新投入无纸化办案终端。针对线下交互产生的材料,如庭审笔录等,横山法院和审判系统厂家历时数月联合研发了民事智能审验捺签终端,终端IP和内网电脑IP绑定,在审判系统升级增加发送电子签名按钮,文书定稿后,点击该按钮,当事人即可在这类材料上实现签名捺印照片采集,签名和捺印自动同步到文书每一页的下方,当事人照片自动附于文书最后一页,并实时回传到诉讼文书列表,搭配前文提到的文书转卷宗按钮,进入到电子卷宗里,同样结案后最终进入到对应的电子档案目录。
六是电子档案查阅。设立专业舒适的阅卷室和电子档案查阅区,当事人经过身份认证后,可在大屏上查看本人的案件,实现媲美电子书的查阅质感,自助打印或拷贝。同样也可以足不出户,在人民法院在线APP上点击手机阅卷,申请阅卷,真正实现“数字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数字时代的历史洪流奔涌向前,智慧法院建设服务和参与市域社会治理已成必然趋势。智慧法院建设扩展司法效能,既要做好本职工作,致力于开展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诉讼服务流程重整、审判组织架构重塑、审判要素资源重组等事项,更要立足职能定位,服务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政治框架下的市域智治、社会治理。横山法院依据当地技术实际和司法实践,基本遵循由内向外的建设过程,法院工作各环节、各节点深入融合,智慧法院逐渐成熟完备,并积极以较为成熟完备的智慧法院跳出传统法治的体系构架和运行逻辑,探索智慧司法的体系结构和运行逻辑。截至目前,横山法院已成功利用VR(Virtual Reality)技术与区块链技术建立“云上物证室”,探索实物证据数据化存储;在线上审理模式经验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诉讼平台克服诉讼地域、时域障碍,首创异步审理模式;运用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数字化劳动力缓解人案配比矛盾,实现法官团队减负增效。
在远景目标上,横山法院智慧法院建设可将智慧成果纳入市域社会智治的建设体系之中,依托市域社会的枢纽作用,将智慧成果建设上传至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层面,下沉至区、街道、乡镇一级,持续推动社会治理智慧化。(供稿单位:榆林市横山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