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 (李岩) 9月20 日,青岛市委宣传部、青岛市人民检察院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人民检察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典型案例具体情况。青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青岛市文明办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升强,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毛永强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会现场
此次发布的10个典型案例,主要涉及英烈保护,老年人、妇女、残疾人、未成年人等重点人群权益保障,矛盾纠纷化解,生态资源保护与修复等方面,弘扬了“爱国”“公正”“平等”“友爱”“文明”等核心价值理念。一是加强英烈保护,厚植爱国情怀。办理的督促保护英雄烈士纪念设施行政公益诉讼案,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督促有关部门单位加强对英雄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修缮和管理工作,弘扬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强化法律监督,保护社会公益。办理的黄某、刘某、江某污染环境案,对污染环境犯罪依法予以严厉打击,并制发检察建议督促企业加强管理;办理的杨某某、王某某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通过“刑事相对不起诉+替代性修复”的方式,敦促嫌疑人修复生态环境,最大程度保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以检察之力赋能守护自然之美。三是倡导尊老爱幼,弘扬亲善互助。办理的督促老年人权益保障行政公益诉讼系列案,督促养老服务设施用地按用途开发利用、养老机构依法依规经营,以“检察蓝”守护“夕阳红”;办理的综合履职多维救助困境未成年人案,牵头多家单位会签困境未成年人身心学养多元协作机制实施办法,确立监护监督、协同处置合作机制,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四是多元救助帮扶,维护特殊群体权益。办理的对因案致困妇女国家司法救助案、保护妇女权益行政公益诉讼案、综合履职为被救助人提供多元化帮扶案,帮助被救助人生活回归正轨,有效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是化解矛盾纠纷,构建和谐社会。办理的对邹某乙等四人支持起诉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帮助遗属克服行使诉权的障碍,依法精准提出矛盾化解方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六是坚持平等保护,凝聚文明共识。我们办理的残障人士海滨游览无障碍行政公益诉讼案,及时回应青岛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合理诉求,督促行政机关依法全面履职,推动海滨风景区无障碍设施改进完善,更加贴近使用者需求,保障了特定人群平等共享旅游资源的合法权益。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让人民群众可感受、能感受、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下一步,青岛检察机关将持续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监督办案,一体履职、综合履职,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引领作用,用公正司法引领社会公正,进一步凝聚社会法治共识、筑牢人民法治信仰。
《法治时代》提问:
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件中,检察机关是如何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
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毛永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公民价值准则。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是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公益诉讼方面,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突出精准性规范性监督,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2024年以来,青岛市检察机关统筹开展服务保障经略海洋战略实施、服务保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环境保护、食药安全、安全生产等一系列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始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公益诉讼办案全过程、各环节。办理各类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案件376件,其中通过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行政机关在规定期限内纠正违法或履行职责259件,诉前检察建议整改率100%,提起公益诉讼案件23件,法院支持率100%。二是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助力引领社会主义法治风尚。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监督办案,积极探索生态损害赔偿多元化新路径,通过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建设“替代性修复区”等形式,打造可复制、可借鉴的“恢复性司法实践”生态检察模板,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办理的某村耕地破坏案,修复被破坏耕地3.47万平方米,并在修复耕地基础上挂牌打造耕地保护司法修复示范基地,助力实现以案普法、以案促改。在推动某地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中,检察机关协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动有关部门开展废弃农膜清理整治行动,清理地块10万余平方米、处置废弃农膜5000余方,让乡村振兴成果更加巩固、更可持续。三是强化双赢多赢共赢理念,凝聚各方合力共同守护公益。牵头联合舟山市检察院、青岛海事法院、宁波海事法院建立海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跨区域协作机制,构建公益跨区域保护新模式。强化府检联动、法检衔接、刑检联动等外部协作配合机制,会签相关工作意见11个,推动实现多方参与、协同共治。持续深化检察建议与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双向衔接转化工作机制,梳理建议和提案465件,办理衔接转化案件21件。充分运用好“益心为公”志愿者、微信公益诉讼检察监督举报平台,拓宽公益诉讼线索渠道,借助高校、专家等“外脑”汇聚工作合力。四是深化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在弘扬核心价值观上持续发力。通过公开听证、诉讼以及法治课堂等途径和形式,在办案中宣传公益诉讼相关法律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常态化开展普法进社区、进高校、进车站、进乡村、进企业等活动,策划拍摄禁毒、野生动物保护等题材短视频并登陆公交地铁,让案例真正成为最好的“普法教科书”和“法治公开课”。(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