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阳临空政务倾力打造成渝腹地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4-11-04 来源:法治时代网


薛志忠 通讯员 周荣华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软实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吸引资金进入、企业落户、人才流入的重要因素。资阳临空经济区位于四川成(都)渝(重庆)“双核”核心地带,是资阳高质量发展的主阵地。当前,正是“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的关键时期,营造法治化、规范化一流营商环境对资阳临空经济区在成渝双城经济圈崛起中意义重大。    

                         

白纸作画,伴随天府机场规划建设因势而生

资阳临空经济区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一区两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成渝相向发展主轴,是成都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成都、资阳同城化核心区,资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动力源。资阳市委、市政府将资阳临空经济区定位为,成都都市圈景城相融宜居宜业生态新城、临空经济创新发展产业新区,举全市之力支持争创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据介绍,位于资阳临空经济区的临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总规划面积20.4平方公里,其中,三草湾片区占地13.7平方公里,以发展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为主;清泉片区占地6.7平方公里,以发展机器人、电动两轮车、军民融合等产业为主。


夯实政务服务载体,“三化”建设成果显著

近年来,资阳临空经济区政务服务锚定使命任务,定位优化营商环境“新坐标”,聚焦聚力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需求,全面提升政务服务质效,不断增强企业满意度与获得感,持续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构筑一流营商环境高地贡献临空政务力量。

2020年以来,资阳临空经济区正式托管辖区乡镇,从此,政务服务工作从无到有,并不断走向正规化。

资阳临空经济区政务服务中心于2021年8月建成投用,该中心总建筑面积约5800平方米,服务设施等软硬件水平高,设有自助填单区、自助服务区、纳税人讲堂等功能区,开设18个办事窗口和1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目前,共15家单位(部门)入驻,现有工作人员43名。该中心依托四川省一体化平台、会商快审等系统,建立“联审快审”机制,将涉企高频办理的发改、建设、自规、公安、税务等领域720项政务事项窗口前移,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的运行模式,实现“农村居民办事不出村、城镇居民办事不出社区、入园企业办事不出园区”,构建了联动一体工作格局,为临空经济区“拼经济、搞建设、促发展”提供有力的政务服务支撑。

该中心以示范创建为旗帜,不断推进“三化”向纵深建设。2023年12月,该中心成功创建省级园区示范政务服务中心。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全部按照“三化”标准打造,组建“村(社区)干部+网格员+小组干部”、覆盖全域28个村(社区)、600余人的帮代办队伍,15人获得政务能手、标兵等称号,各社区自助服务终端覆盖率达100%,各村智能设备覆盖率达100%。2022年12月,雁江镇、临江镇获评第二批四川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2023年12月,雁江镇获评四川省级五星级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2024年,临江镇正在创建四川省级五星级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创新“五化五心”理念,助力企业蓬勃发展

资阳临空经济区紧扣“产业项目攻坚突破年”主题,围绕企业和项目全链条全生命周期,以“五化五心”推出一揽子“小切口”创新举措,持续提升企业办事满意度、获得感。

实施政务服务标准化,让企业事项“省心办”。全面承接行权事项,承接自由贸易试验区省级下放管理事项146项,严格落实“一单、一图、一表”要求,制定规范的审批流程;通过“窗口前移”的方式,推动涉企的社保、医保、公积金方面事项在区内办理,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区”。

促进政务服务便利化,让企业事项“顺心办”。推进“一门一窗办”,实行“前台一窗受理、中台业务支撑、后台分类审批”服务模式;编制办事不出园事项目录150项,在标准化厂房服务区打造园区“亲清”服务驿站,提供“前端代办+后台快办”集成式服务,推进高频事项在园区即可办理。

推动政务服务高效化,让企业事项“暖心办”。紧扣关键环节,打破常规程序,全面优化项目前期报规报建流程。制定了《临空经济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提升方案》,推出公开出让用地“交地即交证”“用地清单制”等多项改革举措,让项目平均提前30至90天开工。实施并联审批、集中会审,130项高频事项办理效能对标东部新区,13项效能超东部新区,时限缩短比例超94%;助力建设项目快落地、快投产、快达效。

推进政务服务精准化,让企业事项“贴心办”。建立项目审批服务专班机制,提前介入、主动上门,全方位对接落地企业和重点项目,指导企业办理工商注册等各项手续,为项目推进铺设审批“高速轨道”;同步做好标准化厂房租赁、企业用地选址等工作。

探索政务服务增值化,让企业事项“舒心办”。围绕产业链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打造企业服务专区,配置电子化登记自助服务区、惠企政策服务区、企业投诉处理服务区和咨询服务区,为企业提供登记注册、政策咨询、法律服务等“一条龙”集成式服务。坚持需求导向,立足企业视角,前移服务关口,主动感知诉求,通过保姆式、管家式服务,着力解决企业融资、子女就学、住房安居等诉求,累计为企业融资超亿元,兑现惠企资金600余万元,子女入学25人。 


开辟“书香临政务”学习阵地,打造政务精兵强将

着力打造“一专多能”的服务队伍,在资阳市首创“周三微讲堂·书香临政务”集体分享活动,活动经验在资阳市推广。每周三由1名干部职工领学,围绕负责的业务板块,聚焦高频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通过“文稿演示+讲解”的方式,交流工作经验,实现“台上讲、深入思、相互学”的目标。

为突出以学促干、学干合一,在微讲堂中设置“问题答辩”“讨论交流”环节,注重学习消化“后半篇文章”,深化学习讨论、深入对标反思、深度改进提升,解决“学干分离”的实际问题,不断扩大微讲堂的实用性和影响力,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同时,为了突出引领带动作用,每月评选“月度书香临政务之星”1名,每年评选“年度书香临政务之星”3名,用“小切口”撬动“大能量”,在全区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本领高强、敢于担当的高素质政务服务队伍。

   

创新“加减乘除”举措,高效解决企业诉求

设置企业首席服务专员,打造“有事找专员”热线服务品牌,第一时间为企业解决诉求事项,实现12345热线与政务服务平台投诉建议体系、“好差评”体系、“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等业务协同,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临空政务服务“总客服”。

聚焦征地拆迁、项目建设、农民工工资“3大类”高频问题,加大督办力度,采取“日常督办、挂牌督办、约谈督办”多层次督办方式,加强分析研判,推动企业诉求动态清零。定期下沉企业了解诉求,推动问题解决,累计为企业解决证照办理、公共服务、用工需求等问题90余个。   

为拓宽诉求渠道,深耕热线平台的同时,在“临空贴心服务”微信小程序和自助服务终端开设投诉、留言咨询、建议等版块;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意见箱等,多渠道畅通收集社情民意,累计共受理诉求事项825件,服务企业和群众860余人次。

着眼民生事项,迅速组织会商,及时分析研判,实现“一号对外、全网受理、一站服务”。建立月通报机制,每月形成1篇涉及企业开办、融资投资、项目建设等全流程全生命周期的工作快报。建立12345接件事项台账,倒排办件工期,确保诉求事项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诉求办理满意率近100%。

为提升服务效能,健全完善“接诉即办”“跨区域跨层级联动”和问题闭环处理机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区、镇、村(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格局,畅通便民利民“高速路”,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流程服务,筑牢与企业之间的“连心桥”。对来电实行“接诉即办”模式,诉求按时办结率近100%。(来源:资阳市临空经济区行政审批局)


(责任编辑:王凯伦)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