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 (李岩)为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青岛市海洋发展局牵头制定了《青岛市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并以青岛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12月13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青岛市以科技创新引领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培育打造海洋新质生产力行动方案(2025—2027年)》相关内容,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飞,崂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晓,青岛国信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青岛海洋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董韶光,青岛蓝谷管理局经济发展部部长程谋松出席吹风会并回答媒体提问。
新闻发布会
《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打造现代海洋经济发展高地提供有力支撑。提出到2027年,力争青岛市涉海规上企业超过3500家,涉海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海洋新兴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成为发展海洋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
《行动方案》按照“立足我所有、用好我所能、突出我所长、补齐我所短”的思路要求,围绕海洋装备、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4个新兴产业,海洋电子信息、深海开发2个未来产业和现代渔业、海洋化工2个传统优势产业,把握产业发展特征,分类推进、精准施策、加速培育,制定35项重点工作任务,着力提升现代海洋产业能级。
《行动方案》方案(一)突出产业导向部署海洋创新链。布局具有牵引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高能级海洋创新平台,面向全国领军企业和顶尖科研机构组建产学研联盟,贯通协同创新路径。(二)突出高素质海洋科技产业人才引育。深入实施海洋人才集聚行动,加快校地耦合发展,畅通人才流动机制。(三)突出培育现代海洋产业集群。编制“海洋产业链生命树”,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实施海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四)突出以改革创新激发动力。探索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新路径,拓展海洋对外合作交流路径,创新海域市场化配置。(五)突出海洋政策资金保障。完善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发挥“蓝色金融”作用。
《法治时代》提问:
近年来,崂山区在海洋经济发展及新质生产力培育方面都有哪些做法和具体成效?
于晓:
近年来,崂山区始终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海洋产业发展,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全方位助力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崂山区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聚力科技赋海,在提升海洋创新能力上走在前。注重平台搭建,建成市级以上海洋科创平台53家、博士后工作站10余家,每年推出海洋成果100余项,2023年山东省海洋科技创新奖第一完成单位为崂山区涉海主体的共11项,占全省、全市比重分别达26.8%、47.8%。坚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加速建设全省首个海洋人才创新园,国际海洋人才大厦正式揭牌,引进未来海洋食品产业发展中心、“5G+北斗海工实验室”等海洋科技项目30余个;推动40余家涉海企业、科研院所加入青岛市海洋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深入推进“蓝色药库”开发计划,产出新药研发成果18项,特别是在抗肿瘤药物、抗乙肝病毒药物研发方面国内领先。
二是聚力产业强海,在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上走在前。我们依托区内300余家规上涉海企业,构建“3+2”海洋特色产业发展体系,培育海洋高新技术企业4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30余家。海洋装备产业方面,船舶压载水、清洁燃料供给系统等新型低碳航运产品占领国际市场,海底复合电缆、风机控制元器件等海上风电重点配套产品实现突破,在细分领域填补国内空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加快推进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打造长江以北首个海洋生物医药研发全链条服务平台;研发上市创新医疗器械、海洋保健品、海洋功能性食品20余款。海洋信息产业方面,培育“琅琊泊”“北极海冰”等10余个人工智能大模型,突破海洋卫星导航、海上测风激光雷达、水声传感器芯片等“卡脖子”技术10余项,实现“空天地海”产业一体化融合。海洋金融产业方面,6家金融机构、73项产品入选青岛市《金融机构服务涉海企业特色产品汇编》,占比49.7%;制定全球首个蓝色资产分类标准,成功发行全国首单“蓝色债券”,涉海融资余额突破200亿元。海洋文旅产业方面,推出海洋运动、海上低空娱乐等滨海旅游精品项目,海之恋公园、小麦岛公园等成为沿海城市休闲新地标、网红打卡地,举办石老人音乐季、拉网节、山海印象等10余个海洋特色旅游节庆活动。
三是聚力人才兴海,在增强海洋内生动力上走在前。培育海洋人才梯队,构建“海洋院士-泰山蓝色人才-青岛市海洋英才”矩阵体系,集聚涉海高校3所,高端人才200余名,吸纳各类海洋专业人才2万余人,逐步形成以“蓝高新”为重点的涉海人才高地。打造海洋人才创业“崂山模式”,发布《崂山区“校长(院长)基金”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鼓励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探索实践海洋领域“人才+产业+资本”招引模式,通过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区属国有企业股权投资、金融机构信用贷款支持多方联动,孵化培育“高精尖”涉海科创企业10余个。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举办“蓝洽会”“中国山东海洋高端人才交流项目洽谈会”等系列高端人才活动,吸引汇聚全球海洋领域人才资源;搭建“人才服务一件事”联办平台,为海洋人才落户、创业贷款、医疗保健提供“一站式”贴心服务。
下一步,崂山区将锚定建设海洋科技创新引领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推动相关海洋规划、政策文件在崂山区落地落实;制定《崂山区加快建设海洋强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在海洋产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重点项目支撑、涉海项目招引上持续发力,努力在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省、引领型现代海洋城市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