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 (通讯员 赵芮)不久前,陕西省旬阳市白柳镇调委会收到辖区居民送来的锦旗,上面写着“真心为民办事,倾心替民解忧”,对白柳镇调委会工作人员为其高效化解损害赔偿纠纷表达感谢。这是旬阳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巩固推行“三力联调”工作法,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缩影。
全国调解能手、陕西电视台《帮忙有一套》栏目首席调解员张兴无为全市骨干调解员培训
优化组织架构,持续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
“三力联调”即全面统筹调解资源,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司法、道德、行政三方力量开展调解工作。调解过程中,行政调解力量着重从政策规定等方面进行答疑解惑;司法调解力量着重从法律法规等方面明理说法;道德调解力量着重从道德情感等方面进行思想疏导,因案制宜、各有侧重、相互支援。
目前,旬阳市为做优“三力联调”工作法建成调解中心1个、调解协会1个、镇村调委会330个,健全医患纠纷、交通事故、婚姻家庭、劳动争议等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14个,选聘人民调解员2104人,实现了调解组织全覆盖。
“‘三力联调’解决了过去调解工作呈现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总量高、法院民商事诉讼案件总量高、全市信访案件总量高的‘三高’问题,近三年来,旬阳市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353件,调解成功率98%以上,实现了治安、诉讼和信访三类案件大幅下降的良好成效,保证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前端。”旬阳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许立安说道。
建强调解队伍,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旬阳市授予10位调解员“金牌调解员”称号
“本次培训干货满满,讲授的知识都非常实用,以后在调解中运用起‘三力联调’工作法更加得心应手啦!”旬阳市甘溪镇调委会调解员刘阳对举办培训班赞不绝口。
2024年5月,旬阳市举办人民调解员暨“法律明白人”业务培训班,培训对象覆盖调解组织业务骨干、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调解员、司法所所长、村(社区)调委会主任等,邀请法学理论功底深厚的工作人员、经验丰富的“金牌调解员”围绕《民法典》、人民调解心得体会和如何运用“三力联调”工作法等内容统一进行授课,帮助调解员更加有针对性、有方法地开展调解工作。
近年来,旬阳市委、市政府为充实基层“三力联调”工作力量,专门配备公益性岗位21个。建立人民调解“以案定补”长效机制,每年按照“最低50万、最高不设限”的原则,将人民调解补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以最低100元、最高1000元的标准落实调解补助。每年表彰一批人民调解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每3年表彰一批“十大金牌调解员”,进一步激发调解动力,凝聚调解合力。
筑牢司法屏障,助力调解工作提质增效
红军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启动“三力联调”调解一起群体劳动争议纠纷,现场兑付拖欠工资
“遇到比较复杂的矛盾纠纷,只要开一场‘三力联调’调解会,都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蜀河镇调委会主任朱成武拍着胸脯说。
2023年3月,高桥社区李某甲与其他几户居民到蜀河镇调委会反映,邻居张某将其丈夫墓地选在自家宅基地里,此墓地离居民聚居地不足500米,且位于通村主干道附近,给周围住户生活造成极大困扰。
核实情况后,蜀河镇调委会立即组织开展“三力联调”,联合司法所、平安法治办、派出所、蜀河法庭等在墓地选址处进行现场调解,由法入手、从理落脚、以情动人,通过教育、引导、协商,把墓地选址和历史遗留的宅基地界畔问题,以及排水问题一并解决。一起涉及人数众多的邻里纠纷,最终化解在萌芽阶段。
在具体实践中,旬阳市持续深化“三力联调”工作法,强化滚动排查、实行分级调处、注重终结引导,坚持预防走在排查前、排查走在调解前、调解走在激化前。对于调解成功案件,动员当事人提起司法确认,依法固化调解成果。建立调解终结案件法律援助制度,动员广大执业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开展法律援助、法律公益活动、诉讼便民服务,减轻群众诉讼成本,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幸福事。(供稿单位:旬阳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