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薛志忠 牟淼)2月27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希望路派出所接到反诈预警指令,辖区居民刘女士疑似遭遇电信诈骗。民警立即启动紧急劝阻机制,通过电话联系并火速赶往现场,成功在刘女士即将转账的关键时刻拦截操作,避免了财产损失。
劝阻刘女士避免财产损失
“客服”来电称业务过期?实为诈骗陷阱!
据了解,刘女士接到自称“客服”的陌生电话,对方以“开通业务已过期,需立即更新否则每月自动扣费”为由,诱导其提供银行卡验证码信息。刘女士信以为真,正准备按提示转账时,民警及时赶到制止,并指导其挂失银行卡、冻结账户,终止了转账操作。“当时我被他说懵了,差点上当!多亏警察同志来得及时!”刘女士事后心有余悸地说道。
诈骗手段揭秘:共享屏幕+伪造APP
警方调查发现,诈骗分子利用“银联会议”等伪造APP,以“关闭直播会员、百万保障”等话术制造恐慌,声称“不操作将扣费或影响征信”,诱骗受害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通过该功能,骗子可实时窥探手机操作、窃取验证码,甚至远程操控设备实施盗刷。新津公安强调:“凡提及‘银联会议’‘会议号’‘共享屏幕’的,均为诈骗!”
警方提醒:三“不”原则守好钱袋子
新津公安结合案例发布反诈警示:
一是不下载:陌生链接、不明APP切勿安装;
二是不共享:拒绝一切“屏幕共享”“远程控制”要求;
三是不转账:凡自称“客服”要求转账或索要验证码的,立即挂断。
民警还协助刘女士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并建议市民主动学习反诈知识,遇可疑情况第一时间报警。警方呼吁:“请转发提醒家人朋友,尤其长辈,共同筑牢防诈防线,守好‘钱袋子’!”
诈骗套路层层递进,冷静辨别是关键
当前,冒充客服类诈骗高发,骗子利用“扣费”“征信”等话术制造焦虑,通过技术手段增强迷惑性。公众需牢记:官方平台不会以电话、短信要求转账或提供密码、验证码。如遇类似情况,务必通过正规渠道核实,谨防上当!(来源:成都市公安局新津分局)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