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通讯员 郑直) 2025年新春伊始,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民法院祥富人民法庭的干警们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驱车40公里前往偏远村屯上门调解。这已是他们今年第12次将法庭 “搬到群众家门口”。作为扎根基层的司法前沿阵地,祥富法庭始终以“为民司法”为宗旨,以创建现代化“枫桥式人民法庭”为目标,用脚步丈量民情,用行动诠释担当。
司法服务“零距离”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祥富法庭的干警深知,基层司法不仅要“坐堂问案”,更要主动“破局解题”。
土地纠纷“田间解”:去年秋收前,辖区内两户村民因耕地边界问题争执不下。法庭收到诉状后,联合镇司法所、村委会组成调解组,带着测量工具和土地台账到现场勘察。庭长李凤涛在玉米地里主持调解,通过“释法+说理+算账”三步工作法,让双方当场握手言和。“没想到法官能来地里帮我们解决矛盾!”村民感慨道。
跨省纠纷“云端调”。 面对异地诉讼难题,法庭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坚持“高效化解纠纷、减少群众诉累”的理念,为在外地的当事人开辟绿色通道。法官通过视频连线调解婚姻家事、买卖劳务等各类纠纷,让当事人从头到尾“一步不用跑”。
“枫桥经验”“本土化” 织密基层治理网络
在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过程中,祥富法庭创新构建“四所一庭一中心”解纷体系:联动乡镇政府、村委会调解组织等构建解纷大平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
“一村一法官”包片负责:对接30个行政村,定期走访排查隐患,2024年累计预警化解各类纠纷17起。
“联合调解室”显温情:镇信访接待室设在法庭,邀请 乡镇负责人、乡贤担任调解员,用“乡音土话”化解家事、邻里纠纷。每遇村
上访,乡镇接访人员、主要领导与法庭庭长共同接待,当时即能释法解疑,一方面保证访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另一方面也督促乡镇政府依法行政,在双保证的基础上化解矛盾,取得很好的效果。
普法宣传“接地气”:普法进校园,在辖区内中小学开设“法治校长室”,通过情景演示、案例解读等形式普及《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用法律视角解读时下热点,宣扬法治精神。
便民高效“智慧法庭” 让正义提速又提质
走进祥富法庭,处处体现着便民高效:便民储物柜、一站式诉讼服务台、案件数据化……
“指尖诉讼”全覆盖:群众通过微信小程序和二维码即可完成立案、缴费、举证,2024年网上立案率达100%,平均审理周期缩短11天。
司法建议有温度:通过分析近5年案件,梳理出农资买卖、土地流转等5类高频纠纷,2024年联合辖区政府部门发布司法建议2份,得到良好效果。
案件数据化:电子送达率及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率100%。
永远在路上的司法为民
从顶着风雪巡回审判的坚毅背影,到深夜调解室亮着的温暖灯光;从田间地头的普法宣讲,到智慧法庭的高效运转……祥富法庭的故事,正是新时代人民法庭践行“抓前端、治未病”理念的生动缩影。
截至2025年2月,祥富法庭连续三年案件调撤率保持在70%以上,群众满意度达98.6%。正如庭长李凤涛所说:“司法为民没有终点,我们永远在路上。”(供稿单位:黑龙江省海伦市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