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 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愈发频繁。涉外公证作为连接中外的重要法律桥梁,不但承载着法律的严谨,更传递出人文关怀。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政务服务中心公证处服务窗口,一场跨越语言与文化差异的暖心服务悄然拉开帷幕。
异国求助,公证员开启应急服务
近日,一名30岁左右的外国人A先生来到兖州区政务服务中心公证处服务窗口,他焦急地指着手机,用英语向公证员求助……
值班公证员迅速安抚当事人的情绪,第一时间启动“涉外服务专窗+远程翻译协作”涉外应急服务机制,通过翻译软件进行简单交流后得知,这位A先生是巴基斯坦公民,长期与兖州某公司有业务往来,平时通过微信与该公司员工李某沟通交流。最近,A先生发现李某已从公司辞职,却仍打着公司的名义与他开展业务,而且近期交付的产品还出现了质量问题。为了固定证据,防止李某删除微信聊天记录,同时鉴于法院无法直接采信纯外文证据,A先生急需申请对与李某的微信聊天记录进行保全证据公证。但这一年来双方的微信聊天记录全是英文,内容繁杂琐碎。加之A先生受签证限制,在中国境内仅能停留三天,时间紧迫,每一分每一秒都十分珍贵。
争分夺秒,攻克难题保全证据
面对这一棘手难题,公证员先为A先生端来一杯水,平复他紧张的情绪,随后迅速联系专业翻译人员,搭建起三方视频连线,让沟通得以顺畅进行。随着交流逐步深入,公证员精准锁定了5大类、共计2236项电子证据,其中涵盖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各类文件等关键信息。考虑到电子证据容易灭失,公证员在全程录像监督下,指导A先生使用专用设备对手机数据进行哈希值固定,并借助区块链存证技术,将重要电子证据安全保存。从白天忙到傍晚,时钟指向晚上8点,政务服务中心公证服务窗口依旧灯火通明。公证员马不停蹄地依照办证程序制作文书,翻译人员快速翻译,A先生仔细签字确认,各项工作紧密衔接、高效推进。经过近10个小时的不懈努力,所有公证手续和流程顺利完成,公证书也会在3个工作日内邮寄给A先生的律师。“给你们点赞!没想到中国的政务服务如此完善快捷!没想到中国的公证员如此认真热情!”A先生满怀感激,不停地道谢。
创新服务,彰显法治人文力量
近年来,兖州公证处的涉外公证业务量持续增长,其中需要紧急服务的案例也在快速增多。该处建立的“涉外公证服务快速通道”,实现了“一窗受理、多语种支持、全流程跟踪”,平均办理时效相比常规流程提速60% 。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通过哈希值校验、区块链平台进行证据保全的案例日益增多,这既给新时代公证工作带来了新课题,也对公证员的业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挑战。
“每个涉外公证案件都是展现中国法治进步的窗口,时代课题警醒我们,既要立足本土,又要放眼全球;既要坚守法律底线,又要体现人文关怀。兖州公证处将持续完善‘事前多耐心沟通、事中专业化办理、事后跟踪式服务’机制,让更多外国人感受到中国政务服务的速度与温度,领略中国法治的智慧和进步。”兖州公证处主任石岩表示。(来源:济宁市兖州区司法局)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