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 2024年8月,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人民法院以“前端解纷、源头治理”为核心理念,率先入驻济宁市任城区综治中心,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入驻以来,任城法院创新打造“法院+综治”模式,将诉前接待、诉讼引导、多元解纷、巡回审判、法律宣传、判后答疑等职能全面嵌入综治中心服务体系,“点线面”齐发力,倾力打造司法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的“任城样本”。
关键“点”发力实现工作质效“1+1>2”
“法官讲得清清楚楚,这下我心里有底了,不用跑法院就能问明白事儿,真是帮了大忙!”汇翠园社区王阿姨在咨询结束后连连道谢。
“原本以为打官司又花钱又费时,没想到在综治中心就能找到法官,不仅帮我分析了案子,还教我怎么收集证据。这样的服务太贴心了!”一位前来咨询劳务纠纷的张先生感慨道。
这是发生在任城区综治中心“ 接待窗口”的日常故事。
任城法院与任城区综治中心深度协作以来,投入专项经费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设置接待窗口、标准化审判法庭、云法庭、专业化调解室等场所。选派2名优秀干警常驻一楼接待窗口,为来访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诉讼服务,协助当事人准备诉讼材料,告知诉讼流程,引导其通过合法途径解决争议,减少当事人盲目信访或诉讼,最大程度为群众提速办理。选派2 个速裁团队(含2 名员额法官、4名助理、2名书记员)轮驻二楼审判法庭和调解室,指导参与调解、快速审理、远程审理案件、在线司法确认等,提供一站式诉讼服务,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和萌芽状态。
2025年2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运行工作的指导意见》,以此为契机,任城法院进一步优化“法院+综治”运行机制,真正实现了从先行探索向走深做实的跨越式发展。入驻以来,共提供82次法律咨询,消除信访隐患16件,引导介入调解56 件,将“接待窗口”打造为矛盾化解的前哨站,把速裁团队嵌入基层治理全链条,推动综治中心工作效能实现“1+1>2”。
多“线”协作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
任城法院紧扣“抓前端、治未病”要求,创新构建多“线”分层解纷机制,速裁团队联合司法所、调解组织等开展纠纷预警研判。今年以来,已提前介入化解群体性物业纠纷 6起。
为实现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和精准施策,真正把新时代“枫桥经验”落到实处,任城法院向综治中心引入“五员”(代表委员、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网格员、家事调查员)联调机制,充分利用区、镇街、村(社区)、网格四级人民调解组织,为进一步拓展综治中心调解覆盖领域。速裁团队不断完善“法官指导+案例示范+调解队伍培训”体系,依托综治中心资源整合、技术赋能,构建分层递进、衔接配套的解纷体系。入驻以来,团队指导或共同参与调解案件53件,真正将多元解纷的“最后一公里”有效延伸到了群众身边,绘就任城区社会治理好“枫”景。
张筱法官团队深度参与综治中心“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针对婚姻家庭类纠纷创新采取“冷却处理—情感疏导—资源链接”的递进式调解策略。法官首先通过综治中心心理咨询师远程评估,精准判断双方情感危机预警级别,随即启动“3+X ”调解方案:由法官主导法律疏导、 心理咨询师负责情绪管理、家事调查员收集背景信息,必要时联动妇联、民政等部门提供帮扶。
全“面”提速创新“任城综治样本”
为全面推进任城区综治中心实体化规范化运行,与行政机关保持良性互动长效机制,任城法院不断加强行政执法工作指导和实务培训,强化行政执法部门法治思维,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入驻以来,立案庭、行政庭法官 5次与行政机关执法人员进行座谈,对行政执法领域面临的现实问题展开深入沟通交流,就行政执法裁量、非诉行政执行等问题做出专业解答。行政庭3次邀请行政执法人员参加行政诉讼庭审观摩活动,强化行政案件庭审观摩成果转化,持续推进“法治任城”建设。
在任城区综治中心,时常能看到法院干警为群众答疑解惑、回答法律问题、 开展法治讲座、 发放问卷调查的身影。针对群众关心的民间借贷纠纷、物业合同纠纷等,干警们开展以案释法活动,张贴并讲解典型案例,为群众答疑解惑;常态化开展“巾帼普法”“亮‘典’行动”等各类普法宣教活动;定期在综治中心开展法律知识小讲座,通过通俗易懂的小故事,为群众普及法律常识,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入驻以来,已开展各类宣传 11次、调解培训2次,联动调解员23名,提供法律指导 183次。
“‘法院+综治’是任城法院今年的重点工作,我院将持续发挥‘ 点线面’合力,积极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局,把司法服务向前段延伸,助力全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任城篇章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任城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房崇炬表示。(来源: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