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 4月25日,在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2025年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青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白皮书(2020年—2024年)》。白皮书显示,青海法院紧紧围绕“服务大局”,聚焦“公正与效率”,积极履行知识产权审判职能,司法保护知识产权主导作用逐年凸显。五年来,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008件,审结1975件。其中受理民事案件1929件,审结1902件;受理刑事案件79件,审结73件。从2024年开始,收案出现拐点,收案数较上年度下降50.15%。
白皮书显示,五年来,青海法院注重审判理念更新,做深做实为民司法。坚持“严格保护”理念、涵养“如我在诉”理念、践行“司法为民”理念,积极运用诉讼保全、惩罚性赔偿等救济手段,充分发挥行为保全、财产保全和证据保全的制度效能,多措并举实现定分止争,让“真创新”受到“真保护”“高质量”受到“严保护”,如城东区法院受理大批涉KTV著作权侵权纠纷后,及时调整解决思路,促成20余家KTV经营者与著作权权利人达成“一揽子”使用许可协议,签约率达95.1%。推动审判机制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将普通知识产权一审民事、行政和刑事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调整至八个基层法院集中管辖,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管辖布局,提升司法保护整体效能。省高级法院联合省市场监管局聘任22名技术调查官,以发挥技术调查官在查明案件技术事实方面的作用。积极构建知识产权案件“快审+精审”梯次审判工作模式,将简案纳入速裁调撤快车道,同步调解送达;关联案件、系列案件集中审理,实现繁案专审专调、简案快办快调,高效、实质化解矛盾,并在类型化案件中充分发挥个案裁判示范引导作用,以判促调。如西宁中院以合并审理、集中调解、分批答疑、重点突破等方式,成功化解了包括151件侵犯专利权纠纷、14件侵犯商标权纠纷在内的多起系列案件。城东区法院以判个案促调他案方式,妥善处理了7个系列案89件案件。严格司法保护,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注重名优品牌保护,严厉打击“傍名牌、搭便车”等侵权行为,用司法手段维护知名企业品牌形象,以及企业在长期的市场经营中积累的品牌价值和消费者的信任。加大刑事打击力度,依法从严惩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如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白酒系列案件中,有28件被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36名被告人中有29人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7人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罚金总额达29860000元,没收违法所得16648433.54元,公益诉讼赔偿金总额达52039318.34元。深化协同共治,参与构建大保护格局。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与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签订并推动落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和行政执法衔接合作交流框架协议》,与青海省检察院、青海省公安厅、青海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青海省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并积极推动落实。强化人才培养,夯实审判队伍根基。通过连续三年举办全省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业务培训班等方式,以培促学,着力提升审判人员综合能力,并派2名优秀法官助理到锻炼,为青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注入新活力。2020年以来,2个集体、7名个人获国字号表彰表扬。
白皮书显示,青海法院加大保护力度,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发挥其阻吓侵权、充分补偿、激励创新的制度效能,五年来共有11起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累计判赔金额达3894824元。严厉打击侵犯假冒注册商标等违法犯罪行为,用司法手段有效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2024年以来,全省法院受理知识产权类民事案件299件,较上一年同期的619件下降了51.7%。健全调解机制,激发多元解纷活力。省高级法院与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青海省加强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工作的若干措施》《青海省强化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等文件,全面落实“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落实委托调解、司法确认等举措,2024年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调解成功17件,通过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西宁市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功126件,其中司法确认9件。五年来,全省法院审结一审民事案件1783件,其中调解撤诉1420件,占比79.64%。培树良法善治典型,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注重发挥精品案例的引领示范作用,3件案例分别入选2021年、2022年、2023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1件案例入选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发布的8件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五年来向社会发布66起知识产权纠纷多发领域的典型案例,表明司法立场,传递法治导向。延伸司法触角,积极融入社会治理。向有关部门发出3份司法建议,为着力优化我省营商环境贡献司法力量。城东区法院在西宁市标志性商品集散地——王家庄小商品市场成立知识产权巡回审判站,并制定《关于推进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方案》,推动解纷资源更下沉,司法服务更优化,群众获得感更充实,进而使法治成为基层善治的“稳定器”。
青海高院副院长宋忠义表示,青海法院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更加重视审判理念现代化,更加主动契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紧跟现代化建设步伐,履行好知识产权审判职责,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高水平发展。(来源: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