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通讯员 孙欢欢)新疆温宿县,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姑墨国所在地,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大地上,农业生产一枝独秀,温宿大米、薄皮核桃享誉疆内外;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石油、天然气、煤盐化工产业资源储量丰富,矿产资源禀赋优越。旅游资源闻名遐迩,托木尔峰大峡谷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及柯柯牙生态治理典范等一批闻名全国景点坐拥温宿。随着温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劳动领域的各类纠纷也随之增多,为找准劳动纠纷“症结”,化解争议“干戈”为和谐“玉帛”,新疆温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建立“望闻问切”工作法,打响“暖心仲裁”服务品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服务工作质效大幅提升,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
“望”表知里,畅通办案快车道。为有效应对日益增长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实现案件快速妥善处置,新疆温宿县深入探索提高办案质效的方法,设立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建立拖欠农民工工资争议案件“四快”速裁机制,即快立、快调、快审、快结,打通农民工群体劳动维权“快车道”,高效解决矛盾、化解纠纷,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今年以来,通过速裁机制办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28件,以高服务质量、高办案效率先后多次赢得当事人好评。
“闻”声而动,实现服务零距离。在工伤赔付类的劳动争议纠纷中,往往出现当事人因受伤无法参加庭审的情况,新疆温宿县积极推行“流动仲裁庭”,仲裁员们闻声而动,在企业生产一线、乡村地角田间开庭办案。“流动仲裁庭”不仅能够降低当事人维权成本,还有利于主动接受人民群众对案件审理活动的监督,进一步增强劳动仲裁的透明性、公平性和合法性,更是一场生动的现场“法治课”,能够有效提升劳动者和企业法治意识,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
“问”计于民,提升仲裁公信力。“案后回访制”是该县跟踪案后成效、提升仲裁公信力的一项重要举措,“案后回访制”要求仲裁院在调解、仲裁案件结案后,通过现场填表、电话询问等形式对当事人进行跟踪回访,回访内容包括办案程序是否合法、承办案件的仲裁员是否廉洁公正、有无吃拿卡要的情形以及案件当事人对仲裁工作的意见建议等。“案后回访制”有效加强了当事人对仲裁工作的监督,进一步规范仲裁办案程序,提升办案质量;同时,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加强仲裁员与当事人的沟通,实现群众对仲裁工作的满意度的再提升。
“切”中时病,打好普法预防针。劳动人事纠纷的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法治观念淡薄,法治意识不强。今年来,新疆温宿县深入开展“普法进万家”系列活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深入讲解,全方位、立体化普及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累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33场次,惠及182家用人单位3000余名职工,实现劳动人事争议纠纷源头防范,在全社会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打好了普法“预防针”。
新疆温宿县人社局“望闻问切”四步工作法,将解决好劳动者的“关键小事”和督促用人单位合法经营相融合,将源头防范和依法仲裁相结合,让仲裁工作更加便民、利民、惠民。下一步,温宿县人社局将继续深化服务创新,做好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不断提升劳动纠纷调裁服务能力水平和质效,在温宿这片热土上,奋力书写更多书写和谐劳动关系的暖心故事。(来源:温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