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书玲 曲洁
“我从最初的爱好到现在的坚守,70余年来从未放弃,我成为萨吾尔登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后,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了,我要继续给年轻人传承好萨吾尔登,并把它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今后的责任。”新疆和静县76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萨吾尔登的代表性传承人布太激动地说道。
1949年出生的布太6岁开始跟随妈妈学习萨吾尔登,并逐渐走上演出舞台,15岁正式加入和静县乌兰牧骑队,成为第一批演员,2000年退休。“退休不褪色”每晚还是坚持去排练室与演员们相互学习,切磋萨吾尔登舞蹈。萨吾尔登文化在和静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历史背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布太从艺70年来,不仅将萨吾尔登传遍了和静的大街小巷,还亲力亲为的教授徒弟600余人,跟着布太老师学习过的人更是数不胜数,大家一提起布太老师都是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2018年5月,布太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萨吾尔登的代表性传承人称号。之后继续潜心钻研,创新编排了现代版的萨吾尔登健身操,受到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认定证书
布太说:“传统的萨吾尔登舞蹈动作就有挤牛奶、打羊毛、梳头几种,来源于平常的牧民生活中。我就想着将舞蹈进行创新,跟现代元素结合起来,编排了现代版的萨吾尔登健身操,让更多人去接受它,喜欢它,发扬它,传承它!”
2009年,布太在自治区医院查出身体患病,孩子和朋友们都劝她不要再跳舞了。但布太认为,传承萨吾尔登是她的使命,绝不能放弃,经过老人的再三坚持,她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
布太说:“我县一直都非常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每年文旅局都会开办培训班,鼓励大家学萨吾尔登,现在学校里还专门开办特色班,我很高兴能和年轻人交流,我不仅要跳下去,还要带更多学生,把这个技艺很好的传承下去。”
舞蹈培训
曼都尔瓦是和静县四中的舞蹈老师,也是县级非遗萨吾尔登的代表性传承人,更是布太老师的亲传弟子、得意门生。从小喜欢跳舞,跟着布太老师学习萨吾尔登之后,更是痴迷于此,毕业就加入了教师行列,很幸运的当起了舞蹈老师,完成了儿时的心愿,把学到的舞蹈知识全都用在了教学中,特色舞蹈班的学生越来越多。
和静县第四中学萨吾尔登特色班学生阿茹扎娅说:“我学习萨吾尔登已经有四年的时间了,我特别喜欢跳这个舞,今后我还要努力的向老师们学习更多的萨吾尔登舞蹈动作,走向更大舞台。”
曼都尔瓦说:“布太老师非常热爱萨吾尔登舞蹈,她不断地在舞蹈上创新,并将学到的所有萨吾尔登的跳法无偿传授给我们,使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我今后也要学习布太老师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把萨吾尔登传承给更多的学生。”
近年来,和静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不断加大完善保护机制,创新传承方式,推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和静县已有2人评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人评为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0人评为州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72人评为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2项,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名录12项,州级非遗代表性名录95项。项目数量和人数居全州前列。
和静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局长金· 欧云说:“我县将非遗保护与文化建设、旅游发展有机融合,积极探索‘非遗+旅游、非遗+演出’等引流模式,充分利用节庆开展‘非遗展’系列民俗活动、文艺活动,吸引各族群众游客参与体验,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以技能培训和展示展演为抓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交流活动,着力提高非遗传承人的学习能力、文化素养、审美水平和创新意识,增强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活力,充分发挥非遗传承人的传帮带作用,促使非遗传承人不断带徒授艺,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非遗项目传承保护。今后我们将多措并举激励更多非遗传承人投身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推动和静特色传统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领略和静非遗的独特魅力。”(来源: 和静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