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市“五个纳入”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效果倍增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0001-11-30 来源:中国普法创新网

    本网2011年8月2日讯  通讯员刘 瑾报道  近几年,浙江省临安市由于乡镇(街道)和村的数量较多、规模偏小,加上对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的认识偏差,手段方法不多,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处于落后状态。2009年以来,临安市司法局领导班子改变观念,审时度势,抓住村级规模调整和行政区划调整这一良好契机,调整思路、准确决策、借机造势、借力发挥,积极主动地与组织、宣传、纪委、农办、民政等部门进行沟通,在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上实行“五个纳入”,即: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纳入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纳入“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工程、纳入文明村考核并作为前置条件、纳入党风廉政建设星级评定。充分利用部门平台和资源,该市通过两年努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的数量全面扩展、质量明显提升,现已创建省级民主法治村3个,杭州市级民主法治村53个,临安市级民主法治村189个,彻底改变了落后状况。

    “五个纳入”,核心是“借力”。运用“他项”补助解决“软肋”,既克服了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资金短缺,又解决了推动力问题,使村一级感到民主法治村非徒有虚名、非可有可无。通过“五个纳入”,不仅解决了村级农民法制学校、法律图书角、规范化调解室、法律援助工作站等硬件建设方面的统一投入、统一规范、统一标识,更重要的是解决了村级组织对“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的思想认识,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议事、民主理财深入人心,正如昌化镇双塔村党支部书记所说:“民主法治村创建,不是你们要创建我们才创建,而是新型农村发展必须要做的。”

    “五个纳入”还体现了其约束力和绩效成果的优越性。如纳入文明村考核并作为前置条件,通过“多部门联审”,足以引起村级高度重视;如纳入“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工程,通过示范村、精品村、中心村等分层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不达标,整个创建就化为泡影,就不能享受所有的优惠补助政策;如纳入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使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成为其必备内容,达到硬件软件、标识标牌的统一规范。同时,通过“五个纳入”,把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上升为对镇(街道)的综合业绩考核和专项工作考核,促进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而真正把创建民主法治村(社区)工作纳入主要议事日程。

    有了“五个纳入”作铺垫和新思路引领,今后,全市将依托更多的涉农项目,“搭车推进”、“借风行船”,加大创建工作力度、广度、深度,争取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工作取得更大实效。(浙江省临安市依普办供稿)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