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2013年1月7日讯 黑龙江省鸡西市和平小学建于1998年,学校占地面积1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 平方米。现有教学班36个(学前班5个),教职工91人,在校生2200人。近年来,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为契机,全面实施“依法治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文强校”战略,提高了管理水平,优化了育人环境,促进了学校发展。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红领巾手拉手助残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全国语文特色教育示范校、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优秀学校、黑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群众满意学校等荣誉称号。日前,还荣获了“全省民主法治企业”称号。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完善依法治校机制
依法治校是一项全面性、系统性的工作,必须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工作落实机制。
一是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通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深刻认识到学校作为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需要按照法律至上、保障权利、制约权力的原则,实行依法治校。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内涵质量、创办特色学校、构建和谐校园,就必须坚持依法治校,切实转变办学和管理的理念、思路、方式与手段,加快学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建设,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尊重和保护教师、学生的合法权益,提高服务意识,使学校真正成为独立办学主体,实现依法自主发展和自我监督。
二是健全机构,明确职责。成立了由学校校长任组长、领导班子为成员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领导学校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鸡西市和平小学依法治校工作实施方案》,把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学校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并带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中。领导小组每学期召开一个依法治校工作会议,研究和讨论依法治校的的工作重点、实施途径和具体方式,制定完善依法治校工作制度,解决有关依法治校的实际问题。学校还成立了由安全副校长任组长的法制教育宣传小组,负责师生的法制宣传、学校的综合治理和制度的督查落实,指导督促学校有关部门开展依法治校工作;成立了由教学教学副校长任组长的法制学科教学小组,负责法制课程计划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督促和检查,指导学年组和教研组开展普法教育工作。全校形成了校长负总责,各成员分工合作的良好局面。
三是健全制度,落实责任。为使学校各项工作进一步制度化和规范化,做到事事有法可依、事事有章可循,制定并完善了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行政管理制度、教育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制度、后勤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5大方面的管理制度。学校与校级领导、校级领导与中层干部、中层干部与教师,层层签定责任书,明确各自职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学校全体教师实行定岗定员制,将责任作为对教职员工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绩效考核一票否决制度,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保证了学校工作落实到位。制度建设为学校的科学、规范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了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加强教育,提升素质,夯实依法治校基础
推进依法治校的基础就是法制教育的普及,关键在于规范师生行为,全面提高师生的法律意识和修养。
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素质。把法律知识学习纳入到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之中,确定了以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及有关保障师生权益等法律为学习重点内容,统一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定期对学习内容进行测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学以致用。同时,学校聘请了麻山区检察院邹继威检察官为学校法制副校长,定期为全校教职工进行法制知识讲座和专题案例分析。通过法制知识学习和专题案例分析,提高了教职工的法律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职业修养。以争做“三爱”(爱校、爱岗、爱生)、“四有”(有理想追求、有工作激情、有创新能力、有职业操守)教师为主题,以培养“守规矩,有激情”的教师队伍为目的,全面开展师德师风建设。针对学校调配梳理出的师德问题,采取边学习、边反思、边改进、边提高的方式,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与课堂教学建设相结合,与“潜能生”转化工作相结合,以《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用《和平小学教师警戒提示制度》和《和平小学师德师风十不准》规范教师。对个别教师存在的师德师风问题采取警示教育的方式,由校领导班子成员结对子一对一开展帮扶;对教师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采取对症下药式的方式,向教师们推荐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论语》等书籍以及《愈放下,愈快乐》、《当你累了,准备放弃时——献给所有需要力量的朋友们》、《何谓“贵人”》、《干净》等有关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文章开展学习交流和讨论,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和师德水平。
三是加强常规教育,规范学生行为。依据《鸡西市中小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通过制定《校训》、《校风》、《校规》、编写和落实《和平小学礼仪读本》、执行《和平小学日常秩序管理要求》等措施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通过课堂指导和相关活动训练,规范学生坐立行走、言谈举止;通过编创《校歌》、《好习惯歌》,发挥家长、教师的示范作用,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育人环境;通过“红领巾监督岗、“违反校规一票否决制”、免检班级和文明班级评选,加强监督和评价。在此基础上,学校加大了法制教育力度,开展法律进课堂活动,针对小学生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思想政治教育,了解法制、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做到学生法制教育计划、课时、教材、师资“四落实”。同时,深入开展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断丰富法制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设立法制知识宣传栏、邀请法制副校长专题讲座、组织“法制教育宣传日”活动,开展法制主题演讲、手抄报比赛,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了解法律知识,培养法治理念。
四是加强文化建设,创设育人氛围。校园文化是师生生活、成长的精神家园,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和价值追求的体现。以培养阅读能力为前提,以经典阅读工程为牵动,以经典阅读课程建设为基础,不断增强以经典阅读为特色的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使师生心灵得到净化、心智得到改善、情操得到陶冶、视野得到拓宽、品味得到提升。学校把“让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精彩人生的基石”作为特色办学的理念,把良好的阅读环境当作培育阅读习惯的土壤,通过制定学生阅读制度,组织系列读书活动,实施“七色阅读考级”,开展“书香班级”评选等方式,让中外经典文化装扮文明校园。在“虔诚阅读、明理力行”校训和“阅读即思考、阅读即育人”的阅读理念指导下,自主开发了以经典文本、经典声音、经典图画、经典活动为内容的校本阅读教材,为学生设计了国学经典、中外名著、中外经典儿童文学、现代科普读物、名人传记等五大阅读板块内容,将经典诗文、中外名曲、名画欣赏,京剧,中医,中国书画等经典文化融入课堂,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
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推进依法治校进程
依法治校的核心是通过依法管理,使学校真正成为独立办学主体,实现自主发展和自我监督。
一是全面推进民主管理。按照《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的规定,建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全面实行民主管理。教职工代表通过选举产生,一线任课教师比例达到了70%。每学期召开一次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学校发展规划、教职工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校园建设以及其他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解决方案的报告;听取学校年度工作、财务工作、工会工作报告以及其他专项工作报告;讨论与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福利、校内分配实施方案以及相应的教职工聘任、考核、奖惩办法;对学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监督规章制度和决策的落实。
二是全面推进校务公开。学校每学期都专门召开校务公开工作会议,要求中层以上干部严格执行上级校务公开工作制度和有关政策文件规定,并将校务公开工作与各科室的年终考核挂钩,调动了干部教师的积极性。按照校务公开的具体要求,主要采取了设立校务公开宣传栏、公开监督电话、设立意见箱、致家长一封信等方式,全面进行校务公开。在学校醒目位置设立了校务公开专栏,主动公开与群众关系密切的招生、收费、考试、评优、晋级等与家长和教师利益相关的内容,公开内容定期更换。设立学校监督电话和校长电子信箱,认真答复群众的来电、来信。同时,还利用致家长一封信的形式,把学校的关键工作、关键环节,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与群众利益关系密切的重要事项,向家长公开,并征求家长意见。
三是全面推进家校共建。学校确立了“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成长”的家校合作教育理念,成立了学校、学年、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定了《和平小学家长公约》和《鸡西市和平小学家庭教育公约》,开展了家校同步教育活动、亲子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家庭间形成伙伴式交往方式。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教育的决策,听取学校年度工作报告,参与学校管理,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学校家长委员会成立了常务委员会,并分设家教部、实践部、编采部、安保部、健康部、研发部、秘书处,每部8-9人,设部长1人,家长委员会常务委员分别参加一个部的工作。结合学校工作和实际需要,各部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定期组织召开各部会议,解决家校共建中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网上论坛交流。每年寒假前,在辞旧迎新之际,学生、班主任和家长委员会一起筹备每年一度的家校联谊会。共同研究联谊会内容和形式,班主任、学生和全体家长都参与,并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安排家长承担一定的任务,联谊会既是学生的成长汇报,又是师生、家长的一次情感交流和对话。今年7月《人民教育》的任小艾主任特地从北京来我校采访家校合作。
四是全面保障师生权益。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了一套教师申诉制度及操作办法,保证教职工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或对学校处理决定不服时,有权利、有机会通过适当的途径进行申诉;加大投入,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环境,依法保障教师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让教师充分享有开展教学、科研、参加进修培训的权利;保障教师应得的福利待遇及时足额发放,保证教职工的婚假、产假等。坚持育人为本,维护学生受教育权,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禁使用不文明语言,严禁讽刺、挖苦、污辱学生;保证每个学生有学习和参加活动的权利,严禁以任何借口、任何方式让学生离开课堂,不允许剥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权利。 (黑龙江省鸡西市委依法治市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