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市市中区多措并举深化法治文化进校园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0001-11-30 来源:中国普法创新网

 

    本网2013年3月15日讯    通讯员王荣洪 陈文报道    近年来,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不断完善机制、丰富载体,坚持把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与“法治校园”创建有机结合,积极探索创新法治文化建设模式,为中小学校营造出和谐、安全、健康、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建强一室一岗一校长,夯实法治文化进校园根基                      

    “一室”,即法律咨询室。充分利用各中小学校现有的心理咨询室和校园警务室资源,开辟校园法律咨询室,定期对学生开放,解答师生相关法律疑难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

    “一岗”,即青少年维权岗。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及学校各部门负责人携手成立青少年维权岗,形成齐抓共管的运行机制,积极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遏制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一校长”,即法制副校长。选派素质全面、能力强的干警为中小学校兼职法制副校长,协助学校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加强德育工作,配合学校教育,做好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挽救工作,协调公安、工商、文化、卫生、城建、街道等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管理和整治校园周边网吧、游戏机室、歌舞厅、酒吧等娱乐场所,维护校园治安,综合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创建平安学校。

    开展“十个一”活动,丰富法治文化进校园载体

    十个一”活动,即建好一个综合性的法制教育基地;组建一支老党员、老干部参加的法制教育巡回宣讲团;建立一支刑释解教和轻微违法青少年帮教队伍;举行一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知识竞赛;举办一次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展览;组织开展一次校园周边秩序集中整顿活动;帮包一批困难家庭学生或离异家庭学生;组织一次“两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执法大检查;进行一轮违法犯罪青少年现身说法活动;组织一次看望在押违法青少年活动。多项举措的实施,为法治文化进校园营造了良好环境。

    紧扣三性三进三结合,提高法治文化进校园质量

    “三性”,即强化法治文化进校园的指导性、实效性和参与性。以学习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为重点,以《关爱明天.普法先行》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以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遵纪守法小公民,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法制副校长积极参与到法治文化进校园工作中,让青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制的熏陶和教育。

    “三进”,即法制教育进课堂、法律知识进头脑、遵纪守法进行为。坚持法制教育课堂化,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在法制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法制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安全防护教育紧密结合,通过校园网开设的“法治在线”窗口、校园广播专设的“法治前沿”板块、班级板报开设的“法制园地”等各种途径,使青年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使青年学生从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开始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三结合”,即把法治文化进校园与依法治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校园生活需求紧密结合。把提高学校法治化管理水平和全体师生的法律意识作为法治文化进校园的根本目的,把依法治校、依法治学作为法治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贴近青年学生心理特点和教育需求,发挥好校园文化阵地作用,利用网络、广播、板报、宣传橱窗、电子显示屏、花园、走廊、楼道以及宣传墙等有效载体广泛宣传与青年学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组织普法教育主题班会、法律知识有奖竞答、法制文艺汇演、法制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法制实践活动,很好地把法治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融为一体。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司法局供稿)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