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2013年3月25日讯 通讯员杨力铭报道 近年来,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高度重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治校示范校”、“依法治理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抓手,运用“三强化一注重”深入开展基层依法治理活动,全面提升法治化管理水平,夯实法治创建工作基础。
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建设,区、乡镇(街道)两级明确分管领导,落实专人负责。各个创建村(社区)成立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组织网络。
二是加强制度保障。为避免创建工作“走过场”,雁江区把“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列综合考核、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综治工作、新农村建设等工作考核体系,确保创建工作落实到位。
三是大力表彰典型。创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工作,采取达标一批验收一批,对在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较好的村居,予以表彰和推广。
强化创建措施,创造性地开展创建活动
坚持以“法律进乡村”和“法律进社区”为切入点,以强化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为重点,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型社区建设为宗旨,不断创新创建活动方式,切实把创建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一是提升基层领导干部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针对基层社会化管理的新形势,强化基层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活动,发挥学法、用法示范和引领榜样作用,起到了“抓住一个,领导一处,带动一片”的法治效应。
二是提升基层群众的法治意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进万家”和“送法进乡镇、社区、村落”等活动,广泛设点宣传、发放资料,举办《劳动法》、《土地管理法》、《人民调解法》等涉及社会管理的各类法律知识讲座,积极引导广大农村、社区群众依法参与民主法治实践。
三是定期开展主题活动。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月活动”、“牵手返乡农民工-法治文化进万家”、“三八妇女维权周”、“青少年维权周”、“12.4”法制宣传日等主题宣传活动。近年来,全区共组织广场法制文艺演出223场次,播放法制电影184场次,法制宣传咨询150余专场,开展专项法制讲座22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达10余万人。
四是编印《雁江区“六五”普法读本》。根据广大群众的实际法律需求,组织专职人员精心编印了《雁江区“六五”普法读本》60000余册,该读本包含宪法、村民自治、刑法、治安管理、婚姻家庭、农民工权益保障等十六个方面的重点法律条文,现已发放到全区各部门、乡镇、医院、学校和广大群众手中。普法读本作为开展普法宣传教育的基础教材,将切实为基层干部群众提供较强的法制保障。
强化工作指导,保障创建工作有序运行
为充分发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示范带头作用,推进全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坚持开展创建工作业务培训,着重对创建标准、村民代表会议记录、自治章程、“四民主两公开”等重点内容进行专门解读。坚持实地考核制,对创建工作开展情况深入实地进行现场考核,完善考核标准,引入民意调查,严格打分,严把质量关。对创建工作实施动态管理,加大典型示范培育工作,及时组织开展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为创建活动起到典型引路作用。截止目前,共有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09个、民主法治示范社区31个。
注重服务大局,彰显创建功效
坚持把基层民主法治创建活动与服务三农、建设新农村相结合,与解决基层难点、热点问题相结合,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乡村、平安社区相结合,与村(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增强了创建活力,彰显了创建功效。通过创建活动,大力推进了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进一步奠定了农村和社区经济发展的法治基础;通过创建活动,把“四民主两公开”贯穿到农村和社区建设的方方面面,密切了干群关系,巩固了基层政权,进一步打牢了农村和社区经济发展的组织基础;通过创建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有效落实,平安村、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深入推进,进一步构建了农村和社区经济发展的和谐环境,促进了农村(社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