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情面、对小贩很凶……这是许多人眼中“城管”的形象。在本报几路记者体验小贩摆摊的同时,另一路记者跟随着合肥市蜀山区的城管执法队员,体验他们的执法过程,看看他们面对小贩时,究竟是如何执法的。
面生摊贩基本只劝离
时间:6月21日
地点:官亭路与长江西路交口
王辰肄走出岗亭前,再一次检查了佩戴在胸前的执法记录仪——这是一台集摄像、照相、录音功能于一体的小机器,可以连续拍摄8个小时的视频。同事卫彬提醒他,记得打开开关。
王辰肄和同事卫彬、郑家保一样,是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整治办公室的城管执法队员,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长江西路上进行巡查。而繁华的三里庵因为各种小贩众多,成为巡查重点。
很快,他们在官亭路与长江西路交口发现一个骑着三轮车载着许多鞋子的男子。“他是想等我们下班后摆摊的。”卫彬说。不过,男子坚称自己是在等人。由于摊子没摆开,他们只是告诫他不要在此摆摊。
看到城管来了,卖西瓜的问道:“修地铁期间不是可以卖吗?”卖桃子地说:“我第一次来,不知道不能摆呢。”……
“这些摊主都面生,说明来这边摆摊次数不多,只要情节不严重,我们基本会劝他们到背街小巷里去,不会扣押他们的摆摊工具。”卫彬说,其实和这些摊贩打交道并不难:“一般被我们劝过两次的,都不会再出现了。”
当晚两个多小时的巡查,他们发现了五六个流动摊点,但没有没收一个。
摊贩对城管视若无睹
时间:6月22日
地点:淠河路与长江西路交口
最近,淠河路和长江西路交口出现了越来越多卖菜的流动摊贩。6月21日晚,长江西路整治办公室主任吴松决定,和琥珀街道城管中队一起,遏制这种苗头。于是,6月22日早上6点30半不到,5名城管执法队员就出发了。
记者和城管队员来到长江西路和淠河路交口时,正是这个“露天菜市”人气最旺的时候。不过,记者预想中的小贩看到城管队员就一哄而散的情景并没有出现。看到城管队员时,十几个摊贩该做的买卖一个没停,只有一个开拖拉机的菜农主动来问:“这里是不是不让摆了?”
“老何,得抓几个典型。”吴松对琥珀街道城管中队的一名队员说。老何挠挠头:“这些摆小摊的都是熟面孔了,之前讲过好多次,你看他们都不理。”
冲突随时有可能发生
时间:6月22日
地点:淠河路与长江西路交口
郑家保来到一辆卖西瓜的拖拉机前,对车主说,“这里不让摆摊,可知道?”他还喊王辰肄来拍照取证。
车主一听“取证”,就像被蜇了一下,身子立刻挡住车牌。另一名队员只好去拍车前头的车牌,车主又冲过去,要抢队员手中的相机,这让场面一下子混乱起来。
“抢相机干什么呀,没扣你东西。”身高马大的王辰肄挡在车主前,几名队员也赶紧围了过来。车主嘟嚷着,无奈回到了驾驶室,开着拖拉机离开了。郑家保说,可能车主不懂,以为拍照就要扣分处罚,这才差点起了冲突。
而在扣押一家干货摊点的台秤时,女摊主不依不饶地拉着郑家保的衣服,郑家保递上的“工作联系卡”,也被她撕得粉碎。郑家保没计较,先脱了身,等查处到了尾声又找到女摊主:“你撕掉联系卡干什么,明天你来我们办公室,我们给你个交代。”他又一次递上联系卡,这次对方接受了。
市民对城管一顿数落
时间:6月22日
地点:淠河路旁无名巷
队员们清理了淠河路上的流动菜摊后,要对淠河路旁的一条无名巷继续整治——由于修地铁,不少机动车从这条小巷子穿过,到达淠河路再上长江西路。而巷子里,卖菜的流动摊贩不比淠河路上少,其中还有一名七八十岁的老大爷,面前摆着一堆鸡毛菜和小青菜。
“大爷,你这个不能卖了,收起来好不好?”吴松先对卖菜大爷提了个醒。“好好好,我卖完这把就不卖了。”大爷答应得利索,可当队员们已经对整条路的摊贩劝离得差不多了之后,吴松发现老大爷还在做生意——给才来的一名女士称着一把鸡毛菜。
“大爷,说好你收走的,不卖了啊!”吴松又说了一句,没想到买菜的女士却开始数落:“大爷年纪这么大了,他卖个菜你们也管……”吴松笑笑,没有回话,也没有和该女士纠缠,只是看着大爷将菜摊子收了起来。(新安晚报 记者 邵婧 王从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