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 精彩人生(系列报道一百七十八)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0001-11-30 来源:中国普法创新网

    编者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曾几何时,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英雄豪杰因成就了一番大业而名垂青史,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在人类文明的星河里至今还熠熠生辉。而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也以不平凡的事迹和精神打动和激励着无数的人,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谱写着他们精彩的人生。为此,本频道特推出《平凡岗位·精彩人生》系列报道,欢迎投稿。—— 

心为民解矛盾   心系群众化纠纷

——记“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曹西伟



    本网2014年1月20日讯  通讯员李长彦报道   在山东省新泰市风景秀丽的莲花山脚下,有一位人们熟知的热心调解员——曹西伟。他今年44岁,现为新泰市司法局泉沟司法所所长兼泉沟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自2010年10月任现职以来,以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和热心为民服务的诚心,恪尽职守,履职尽责,探索总结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民调解工作方法,调处化解了一桩桩矛盾纠纷,有效发挥了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几年来,先后参与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80多起,成功调处疑难复杂纠纷8起,涉及当事人540余人,涉及金额920万元,防止群体性事件4起。现在,群众之间有了矛盾纠纷,都愿意找他“评评理”。 
    他知难而进、善于创新,以勤恳务实的作风、热心为民的模范行为展现了人民调解员的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尊重。2011年度被表彰为“新泰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个人”,2012年度被表彰为“泰安市社会管理创新先进个人”,2013年8月被司法部表彰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履职尽责,探索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机制

    曹西伟高中毕业后,通过自学考试拿到大学文凭,2003年11月,做为泰安市第一个农民身份录取者,被招录为国家公务员,先后任职新泰市泉沟镇党政办副主任、管理区书记等,2010年10月司法所垂直管理收编进入泉沟司法所工作。多年来,长期工作生活在农村,也奋斗拼搏在农村,铸就了他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真诚待人的性格。工作顺利时,谦虚谨慎,严格要求;遇到困难时,坚定信念,执着追求。 
    泉沟镇地处新泰、莱芜两市交界,集矿区、山区、部队营区、旅游区一体,境内有六家驻地煤矿,社情民意复杂,群众矛盾纠纷频发,人民调解工作压力大。面对压力困难,曹西伟没有畏缩退让,而是立志要守好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确定了“眼睛盯着纠纷,心里想着调解,时刻装着百姓”的工作着力点和出发点。 
    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他倾注满腔热忱,不断探索,勤于总结,主动争取镇党委、政府支持,探索建立了“三调联动”机制和“查、商、调、联、结”五字人民调解工作步骤,综合运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方式,围绕“事要解决”这个核心,推动“三调联动”,积极调处化解各种矛盾纠纷。一是“查”,即及时排查和分流。每周定期排查上报矛盾纠纷情况,对重大矛盾纠纷随发随报。开通“春风便民服务热线”,电话受理群众诉求。对诉求合理、案情相对简单的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及时解决。对较复杂的矛盾纠纷,签发分流交办单,交相关领导和部门联动调处。二是“商”,即召开联席会议会商。调委会每周六召开一次由司法所、派出所、法庭及镇直有关部门人员参加的联席会议,汇总各单位排查出的疑难矛盾纠纷,通报情况,分析案情,找准根源,分类施治。特别是对一时无法解决的疑难复杂事件,集思广益,共同研究解决方法。三是“调”,即依法及时调处。根据不同性质的矛盾纠纷,在全镇挑选了30名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同志设立了“人民调解员超市”,群众可依据个人意愿自行选择调解员,在第一时间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四是“联”,即复杂事件联动攻坚。对复杂疑难矛盾纠纷,以镇调委会为依托,建立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对案件当事人提供受理诉求、解答法规政策、提供法律援助、现场调解处理的“一条龙”服务,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五是“结”,即案件结服或司法确认。对调处成功的矛盾纠纷,及时签订《人民调解协议书》。当事人需申请法庭(院)出具司法确认书的,经法庭(院)审查合格出具司法确认决定书。2012年5月1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率团来该镇进行了视察调研,对人民调解联调联动的做法给予了肯定。泉沟镇设立“人民调解员超市”的做法在司法部《人民调解》杂志上刊发推介。

    心系群众,热心为民化解矛盾

    曹西伟长期工作生活在农村,干过临时工,当过村干部,深感老百姓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心中始终有一颗为他们服务的热心,工作中他把这种热心自觉化为热情与干劲。回顾几年来的工作历程,他说:“做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是党的培养使我有幸成为一名基层人民调解员,始终不忘党恩,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对老百姓怀着深厚的感情办案,时时想着群众,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向群众交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是我义不容辞的选择。” 
    工作实践中,他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以法律为准绳,严明执法,秉公办案,注重用好三个“法”,一是用方法查清事实,二是用法律界定是非,三是灵活掌握和运用“调”和“解”的技巧和艺术。做到依法依情依理,公开公平公正,体现社会正义,维护个人尊严。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还事情以本来面目,为正义一方讨回公道,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利益,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靳家牌村陈某的丈夫与刘杜镇签订劳务合同,从事煤矿井下工作,2003年致残,要求增加工资待遇,曹西伟了解介入后,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讲法律,讲政策,使她消除了思想顾虑,主动沟通配合,最后通过多次与刘杜镇对接,按国家标准提高了工资待遇,成功化解了一起多年的矛盾纠纷。 
    群众工作无小事。基层人民调解处理的都是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事情,房角地界、婆媳关系等。这时候,曹西伟总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去劝解,动之以情,晓之以法,以理服人。他始终认为:“调”字是“言”字加“周”字合成的,意思是带着爱心,用周到的语言,做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来化解矛盾。运舟湖村村民老肖、小肖父子俩是村里出了名的倔脾气,两人因宅基地证归属问题翻脸吵架,小肖恼羞成怒,声明要断绝父子关系,绝不赡养老人。这让老肖怒火冲天,出手打了儿子,事态愈演愈烈,影响很坏。曹西伟知晓后,连夜敲开了老肖的门,语重心长地说服劝解。经过一夜的长谈,老肖终于知错悔改,眼瞅着时机成熟,曹西伟又在黎明前把两人叫到一起,指明父子各自的不是,当场达成了和解协议,父子和好如初。老肖拿着协议,激动地说:“要不是曹所长跑断腿、磨破嘴,我老肖就真没这个儿子了……”此事,在泉沟镇十里八村传为佳话。

    处险化急,为党委、政府排忧解难

    “化解疑难矛盾纠纷,处置突发性事件,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党在群众中的威信。这既是工作事业所需,更是一名调解员的责任所在”。曹西伟善于处理紧急复杂情况,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1年2月,60余名原翟镇煤矿、莲花山煤矿清退工人要求原煤矿重新审核他们当时办理的一次性清退补偿金问题,并扬言若不给圆满解决,就联合更多人员到市级以上反映。得到消息后,曹西伟协同其他同志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处理此事,与工作组连续几天到当事人代表家中,了解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几个晚上与他们拉家常,让他们保重身体,先愉快的过好春节。诚挚的交流、朴实真情的话语深深温暖着老工人的心,缓和了他们的情绪。随后先后15次与煤矿对接,深入细致地了解掌握详细情况,并多次到新泰市劳动局、煤炭局等部门咨询,查阅和调取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资料。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对工人反映的问题逐条逐项进行了核对调查,及时答复,最终将一起疑难复杂集体矛盾事件有效化解。案后,他多次联系市、镇民政部门,帮助两名年龄较大、生活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按程序办理了低保,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2012年6月,驻地某单位发生一起事件,当事人集结40多人围堵该单位6个小时讨要说法,拦截执勤车辆,场面剑拔弩张。不到半小时,曹西伟带着2名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摆事实、讲道理,苦口婆心地劝说,对照有关法律逐条分析,界定是非,分清责任,使当事双方心服口服,通过公开听证协调解决了问题,化解了这次突发事件。依法办事,以理服人,以群众利益为重,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真情感人解疑释惑,春风化雨润民心田。曹西伟用“法”、“理”、“情”筑起一条不尽的航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位模范人民调解员的良好形象。 (山东省新泰市司法局供稿)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