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政治工作部 夏元明
“以‘弘扬法治精神’为主题,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氛围”是党对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江苏华电扬州发电有限公司突出法治文化主线,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在营造崇尚法治环境氛围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科学发展、和谐稳定。
—、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服务服从于法治文化建设
企业法治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员工对法治的崇尚和信守。法制宣传教育就是将法律交给员工,使员工知法、守法、树立法治观念,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和自身合法权益。新形势下,法制宣传教育要努力适应法治文化建设的要求,为推动法治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一)法制宣传教育要成为法治文化建设重要抓手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有句名言:“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形同虚设”。对企业来讲,法治文化就是企业员工法治心理、法治观念和法治行为的表征,是一种良好的企业法治化管理氛围。建设企业法治文化的目的,就在于不断提升员工的法律认知度,建立起员工对法治的信仰。而这种融注在员工工作、生活中的法治意识、法治原则、法治精神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法律只有为员工所熟悉和掌握,并养成依法办事的观念和习惯,才能形成依法管理、依法生产、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环境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说,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以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重要抓手,要借助于持久的、强有力的法制宣传教育来不断增强员工的法律素质。因此,从增强员工的法治理念、法治信仰的角度出发,必须加强和改进法制宣传教育,着力培养员工对法律的尊重,真正使法律意识、法治观念融入每个员工的内心,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追求,以形成“人人学法用法、个个依法办事”的谐企业法治文化环境。
(二)法制宣传教育要坚持法治文化建设价值取向
企业的法治文化建设成效与普法教育工作密不可分。法制宣传教育有着丰富的形式、内涵,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法律传播行为,其目的就是要使员工知法、守法、用法、维法。而法治文化,讲求规则和章法、注重条理和秩序,要求企业在实施自己的行为中不能为所欲为,员工在行使自己权利和自由时不得妨害企业和他人的权益。这就决定了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具有目的性的一致。由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法制宣传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就是法治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因而,法制宣传教育一方面,要顺应时代要求,使文字化的法律转化为法律意识,让员工员明白什么行为是守法,什么行为是违法,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另一方面,要在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勇于创新,不断增强文化的“含量”。必须改变以往惯用的、单一的普及法律常识的做法,把法律常识的普及统摄于法治精神、法治理念的传播、诱发之下。大力拓展各种新兴文化载体的作用,扩大法治文化建设的覆盖面和渗透力。扬电公司高度重视法治文化建设,将全员纳入法制宣传教育的范围,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实现了由法律知识的普及,逐步向法治理念培养、法治精神熏陶的转变。员工从认识到实践、再认识到再实践,将对法律知识、法律观念形成的思维定势转化为按照法律规范、规定行使权利、履行责任的具体行动。
(三)法制宣传教育要发挥法治文化建设先导作用
没有法制是不行的,但只有法制也是不行的。只有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让法治真正成为一种“文化”,才能推行法治化管理。法制宣传教育并不在于把每个员工都培养为法律专家,也不是要求人人都精通法律,而是要求员工在工作、生活的过程中树立法治观念,想主意、办事件都能受到法律理念的支配,形成良好的法律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行为习惯。而法律思维、法治思想的形成取决于人们对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取决于员工对法律是否尊崇。因此,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责权并重,注重服务,不仅要发挥法律知识传播的作用,更要通过法治理念的渗透,培养员工对法律的信仰和对法律义务的担当。这就要求法制宣传教育要从员工内在精神层面的需要出发,把解决员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点,强化法律平等、自由和权利保障的灌输,唤起员工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规范、调整和引导员工的行为。以此,促进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维护权益靠法”的法治文化在企业的建立、传播、弘扬。在20多年的法制宣传教育中, 扬电公司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发挥法治文化建设先导作用,逐步实现了员工整体法律素质的提高、法律信仰的塑造、企业法治文化的形成。员工的宪法观念和法律意识,各级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和能力不断增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水平不断深入。今年3月,扬电公司被江苏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评为“依法治企诚信经营先进单位”。
二、法制宣传教育要在建设法治文化上积极作为
法治文化建设既对法制宣传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契机。法制宣传教育一定要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努力搭建新的平台,在服务、推动法治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跨越。
(一)建设法治文化要与时俱进,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理念创新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企业又快又好发展,是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扬电公司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权利为本”的法制宣传教育理念,立足于“培育法治文化,建设法治扬电”这一要务,把提高员工法律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提高企业依法管理、依法治企水准,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评价尺度,织就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治文化“灌溉网”。每年,扬电公司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十一五”培训总体规划,结合宏观形势和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实际,突出重点,制定法制宣传工作意见,及时进行部署,并通过月度政工例会、支部书记例会,加强督查指导,确保法治文化建设任务全面落实。在法制宣传教育各个环节之中,引入文化要素,注重相互沟通,做到与企业发展相结合、与员工需求相结合、与“四文明”创建相结合、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在内容上贴近员工,形式上生动活泼,改变过去那种“职能部门说了算,我宣传什么,你听什么;我用什么方式说,你就按什么方式接受”的行政命令式的宣传理念。企业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开展,员工深刻理解和把握企业法治化管理的本质要求,为企业科学、和谐发展营造了规范、有序的法治文化环境。
(二)建设法治文化要落实责任,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机制创新
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建设法治文化,必须整合资源,落实责任,构筑全员积极参与、共同行动的法制宣传教育“大格局”。
一要建立完善保证机制,确保法制宣传教育责任到位、任务落实。责任落实、措施得力,是搞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要认真研究新形势,法制宣传教育的特点,依据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建立包括组织保障、评估考核、目标管理等在内的长效工作机制,全面落实各层各级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责任,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向“大合唱”延伸,以责任到位,推动工作落实,有效防止法制宣传教育出现“一阵风”“毛毛雨”“过眼云”等不良现象。“五五”普法期间,扬电公司成立普法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领导,法制宣传教育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职能部室统筹抓、基层部门配合抓。通过构建法制宣传教育联动、协动、互动的责任机制,把法制宣传教育任务落实到各个部门,从时间、制度、措施、经费上,实现了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企业上下呈现出“以法治保稳定、助发展、促和谐”崭新气象。
二要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现法制宣传教育上下呼应、整体运作。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认真分析把握其内涵与规律,整合各方资源、手段、方法,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形成法制宣传教育的合力。要通过制度建设,把各方面的力量都纳入到法制宣传教育中来,建立一支能够统一调度、统一安排、统一行动的高素质的法制宣传教育队伍。扬电公司在企业、部门、班组层层设立法制教育宣传员,保证了法制教育的及时性、持续性和全覆盖。企业普法办是法制宣传教育主导部门,其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事关法制宣传教育能否形成声势,收到实效。企业各部门是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施主体,其法制宣传教育能力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或制约法治文化整体建设水平。从扬电公司法治文化建设的的实践来看,企业普法办把主要精力从具体组织安排活动转移到为企业各部门法制宣传教育搞好规划、协调、监督、检查上来, 强化与部门之间的联动,强化与员工之间的互动,组织员工参与企业法治化管理的进程,就能让员工从被管理者,成为法治文化建设的主动参与者和实践者。
(三)建设法治文化要贴近实际,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方法创新
企业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解放思想观念,紧扣时代主题,扎根法治文化土壤,在创新上下功夫,才能增强吸引力、感召力。扬电公司积极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创新发展,实现了法制宣传教育“内容系统化、形式多样化、途径立体化”,使广大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筑牢了法治文化建设阵地。
一要创新宣传,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法治氛围的营造和法制宣传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伴随着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员工法律需求的不断高涨,普法内容呈现出快速扩充丰富之势。这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法制宣传教育在广度、深度和力度上有新的突破。必须改变过去那种简单机械灌输的方式方法,用法治文化的形式来感染、影响员工。首先,要突出科技手段,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的立体化。法制宣传教育要适应数字化发展形势,在多管齐下、讲究载体的多样性上做文章,要注重新闻媒体、信息网络与声像、文字、图片等实物载体有机结合,构建多形式推进、立体化覆盖的法制宣传教育体系,从而解决法制宣传教育“人耳、人脑、人心”问题。其次,要突出法治实践,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的服务化。实践证明,仅仅靠说教、灌输来培育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是不够的。一次良好的法治实践本身就是最好的法制宣传教育,且效果远远胜过百次空洞的说教。要引导和指导员工从法治活动体验中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精神。扬电公司充分发挥企业报、宣传参考、网络、橱窗、广播等内部媒体的宣传主阵地作用,既强调宣传静态的“法制”,更重视宣传动态的“法治”,有力地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影响力,形成以宪法为核心、专业法为主线、市场经济法律为重点的法治文化宣传体系。宣传参考每月一期,把普法纳入月度政治学习计划,将普法教育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为员工提供学法园地,并开展普法知识测试。网络“法制宣传”栏目,广泛宣传法律法规和普法动态。企业报常年开设的“法律四走进•以案释法”专栏,帮助员释疑解惑。法治宣传橱窗图文并茂给员工留下了最直观的印象。每个新法律法规出台、各种节庆以及安全生产月、法制活动宣传月等特殊时期,内部媒体分层次、有特点地开展集中宣传,着力提高法治文化普及的覆盖面。法制宣传教育融合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社会治安以及婚姻家庭、维护权益等各方面法律知识,其应用普及方面独到的实用性、指导性,受到员工的普遍欢迎,让员工“学法、守法、用法”蔚然成风。
二要创新形式,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法制宣传教育的深化是法治氛围的基础,法治氛围的营造是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化的保证。扬电公司始终把员工“想学什么,关心什么”作为法制宣传教育的抓手,牢牢吸引住干部职工的“眼球”。以走进决策、走进业务、走进部门、走进班组为内容的“法律四走进”活动,与员工岗位实际、学法需求紧密结合,在弘扬法治精神、培育公民权利意识、法律至上和公平正义理念以及法律信仰上,实现了法治实践的重大创新,有力地促进了法治文化建设,已成为电力系统叫得响的法治文化“品牌”之一。针对不同层次员工的特点和接受理解能力的迥异,扬电公司量化宣传时间,细化学法对象,因人制宜,分类施教。每年开设专题法律知识讲座,进行法律知识竞赛,观看法制宣传录像,并组织党员干部到扬州市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近五年,扬电公司举办普法专题培训班,培训职工达4954人。“面对面”和“实打实”的普法教育形式,改变了以往法制宣传教育对象和法制宣传教育效果的不确定,有效地提高了领导干部依法决策的能力,提升了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水平和廉洁自律的能力。
三要创新载体,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感召力。在法制宣传工作中,注重载体创新,可以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感召力,达到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利用各种纪念日进行大规模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易于产生影响、营造氛围。扬电公司抓好3.22世界水日、6.5世界环境日、安全生产月、11.9消防日等载体,广泛开展法律专题宣传活动,拉近法制与员工的距离,使员工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法治的洗礼。注重总结法制宣传教育好的做法和形式,对之进行固定延续,有利于形成法制宣传教育品牌特色。扬电公司每年 “法制活动宣传月”,围绕一个主题策划、组织开展多项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普及活动,以优秀法治文化作品的传播,掀起一年一度广大职工学法用法的新高潮。借助法治文化长廊、法律知识讲座、送法下基层、编辑《普法试题库》、普法知识竞赛、问卷调查、法治漫画、征文演讲、文艺汇演、书画作品展以及完善各部门法制宣传园地等一系列活动,在普及法律知识的同时,传播法制理念、法治信仰,打好年度法治文化建设的“大会战”。要让法制宣传教育发挥好点滴渗透作用和长期效应,就必须抓住机遇,因势利导,注重理论与实际、说教与熏陶、法理与情理相结合,增强日常宣传教育的效果。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矛盾,扬电公司以活动为平台,重点宣传国土资源、劳动、工会、环保、安全生产等法律知识以及信访条例、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引导员工依法参与企业管理,依法维护企业和自身合法权益,提高处理各种矛盾与纠纷的能力。为了适应全社会法治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扬电公司认真组织员工重点学习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电力法律法规及与生产安全法律法规,多次聘请扬州市有关法律专家、公司法律顾问、消防支队指导员等对相关部门职工进行新《企业所得税法》《增值税法》和《劳动合同法》《合同法》《招标法》《会计法》《消防法》等法律解析应用的专题辅导讲座,并开展内部学习讨论活动,全面排查并解决与新法规不相适应的问题,满足了员工学法用法的需求。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在培育员工法制信仰和法制精神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创新法制宣传教育,推动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普法工作任务,随着经济社会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需要顺应时代要求,在法制宣传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完善,持续的开拓创新,以全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表现形式,为法治文化建设创造新的生机和活力。
2014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