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2014年11月19日讯 通讯员徐丽娟报道 近日,一位步履蹒跚的老太来到了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孔雀乡司法所,向司法所工作人员哭诉其两个儿子不给她房子住,不给她地耕种,两兄弟还为了分地的事大打出手。随后经了解,老太杨某系该乡帅家二组人,现年72岁,有两个儿子,均成家立业。今年八月份,在村调委会主持调解下达成协议:老太的赡养分别由两个儿子负责,老太太有自己的地耕种。老太与儿媳经常吵闹,婆媳关系非常不睦。
司法所工作人员立即向村干部了解了具体情况,随后召集村干部和老人的两个儿子、儿媳立即到司法所,经与他们谈话,逐渐掌握了事情的全貌。老人“嘴碎”,口无遮拦,又想偏袒小儿子,想要多分田地给小儿子。在今年调解后,老人便开始了婆媳“战争”,终致儿媳做饭后也不招呼老人吃,这就成了老人口中的“不给饭吃”,关系不好自然也“不给钱花”。由于老人一而再的撕毁协议,导致两兄弟分家不均,兄弟间渐渐产生隔阂、矛盾。
调解人员针对双方的特殊关系以及老人观念不容易转变的特点,确定了说服教育子女以纠正他们错误认识的调解方案,采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展开了细致的调解工作。调解员首先指出,成年子女赡养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是法定义务,必须无条件履行,否则就是违法,严重就会犯罪;其次,兄弟和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多分一点少分一点并不会带来多大的经济收益。同时,调解员教育老人的儿媳,年轻子女跟老人闹矛盾再有理也是不对的,因为受苦的老人是他们的母亲。
整个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都遵循说服教育的原则,努力唤醒并不断强化纠纷双方的亲情,收到了十分良好的劝导教育效果。最后在调解员主持下,一家人重新讨论并完善了老人赡养与土地协议。(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