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市南谯区司法局两大措施构建少年儿童“平安法治”家园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17-05-26 来源:中国普法创新网

本网5月26日讯(杨宁宁)近年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司法局通过落实两大措施把少年儿童权益保护和预防犯罪工作贯穿于司法行政工作的各个环节,加大少年儿童普法宣传,不断完善法律援助工作机制,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动员社会力量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2011年—2015年度南谯区法律援助中心被共青团中央、司法部等多家部委组成的全国“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成为滁州市司法行政系统唯一一家国家级青少年维权单位。

一是普法从娃娃抓起上好“校园第一课”。以组织保障为基础,由区依法治理领导小组牵头,完善了学校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以整合资源为着力点,成员单位充分参与,以宣讲团为载体,提高青少年的法治观。以因材施教为方式,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析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结构和需求,有的放矢地做好宣讲教学设计。

以创新形式为亮点,搭建“六个一”青少年普法宣传新载体,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加强了青少年学生法律素质的养成教育。

据统计,今年以来南谯区共计开展各类送法进校园宣传活动、少年儿童法制讲座20余次,全区中小学校受教育面达100%,发放法律知识宣传资料2万余份,使全区少年儿童法制观念明显增强,法律素质显著提高。

二是法律援助工作为少年儿童合法权益保驾护航。开通“绿色通道”,降低法律援助服务门槛。不断扩大受援面和公众知晓率,降低援助标准和门槛,对未成年学生在校遭受人身损害的法律援助申请,免于经济状况审查。同时,对侵犯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案件,第一时间及时受理,实现 “应援尽援”。强化“援助质量”切实提高案件监管力。在全区法律援助律师库中严格遴选15余名办理未成年人权益维护方面有经验、业务能力强的执业律师,组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专业律师库,对每个案件进行电话回访、全程跟踪,主动与承办人或受援人联系,实现“应援优援”。健全“服务网络”切实提高援助覆盖面。在团委、妇联、残联等13个区直部门和9个乡镇(街道)设立了青少年法律援助工作站,在80个村(社区)设立了青少年法律援助联络点,形成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青少年法律援助维权网络,实现“就近受援”。加强青少年人文关怀。受理未成年人被侵权案件时,根据未成年人精神状态,在征得其监护人的同意下,联合区团委安排专门从事未成年人心理工作的志愿者为其进行心里疏导服务。设立私密接待室,接待未成年人求助,保护其隐私。同时对未成年人案件卷宗加强保密工作。

今年来,南谯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办理涉及青少年援助案件32件,提供法律咨询397余人次,为青少年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42万元,有效维护了全区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滁州市南谯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工作职能,认真履行职责,拓展服务范围,创新工作方式,狠抓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和合法权益维护工作,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发挥了积极作用,切实维护了少年儿童的合法权益,为全区少年儿童构建了良好的 “平安法治”家园。(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司法局)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