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岗位·精彩人生(系列报道二十五)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0001-11-30 来源:中国普法创新网

    编者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曾几何时,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英雄豪杰因成就了一番大业而名垂青史,又有多少文人墨客在人类文明的星河里至今还熠熠生辉。而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也以不平凡的事迹和精神打动和激励着无数的人,正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谱写着他们精彩的人生。为此,本频道特推出《平凡岗位·精彩人生》系列报道,欢迎投稿。——

 

  扎根基层   让奉献在调解中闪光 

     

记陕西省宝鸡市“十佳人民调解员”——太白县鹦鸽镇人民调解委员会 麻晖

 

    麻晖,今年51岁,中共党员,现任太白县鹦鸽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司法所所长。1981年从事司法行政工作,1995年以来一直担任司法所所长,分管司法行政、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信访维稳等工作。在基层从事人民调解工作20多年来,直接参与调解处理民间矛盾纠纷1200余件,调解率、成功率和当事人履行率分别为100%、98%和100%。

 

坚持原则   有效防止矛盾激化

 

    2010年6月1日,寺院村三组张军旗家中老人去世待客,因厨师下料不当导致9岁半的女童张婷死亡,50余人中毒住院的食品安全事故,当时因事件原因不明,全村一片混乱。死者家属因责任与赔偿未及时得到解决,拒绝埋人和处理后事,准备闹事后上吊了结此事,双方亲朋40余人都很冲动,群体性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此案法律关系复杂,涉及民法、食品安全法及刑事、民事责任,需政法机关和有关部门依法认定后才能够正确处理。案发后,麻晖与其他同志及时赶到现场,就民事赔偿及埋人事宜住在村上进行调解。经过6天5夜依法以理漫长而艰苦的思想工作,终使双方当事人达成6.5万元民事赔偿及先埋人、后通过公诉程序解决刑事责任的协议。事态平息埋人后,麻晖又亲自帮助死者父母在学校和保险公司办理了学生人身保险理赔和贫困家庭援助事宜。由于该案处置及时,方法正确得当,使即将激化的群体性矛盾事件得到有效遏制和化解,也使社会弱势群体者得到了法律援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与法律效果。

    2011年7月13日,马耳山村民张某驾驶货车途经眉县时发生交通肇事,致一名13岁女孩死亡,因张某被公安机关收审,死者亲属在眉县雇车拉了40余人,于7月15日九时许来到张某家院子烧纸、在房内挖墓穴、砸东西闹事,张家十分气愤,组织全村人准备报复。麻晖闻讯后,与派出所几位民警及时赶到现场,只见张家院子内外人群簇拥,一片狼藉,五、六十人手持棍棒、铁锹等农具,在混乱中哭闹、推搡、争吵,双方剑拔弩张,一场群体性暴力流血事件即将发生。在这紧急关头,麻晖没想过自身安危,唯一想的就是尽快防止矛盾激化。他挺身而出,站在人群中间,严正地喊:“谁闹出人命,谁就负法律责任。”接着对双方过激行为进行严厉制止与批评。待到双方村民们冷静后,麻晖便开始了艰辛而漫长的讲国法、明事理、讲良俗、说道义的调解工作。说通了本地村民,又说服外地滋事群众。他语重心长地说:“现在天气这么热,你们忍心让你女儿晒在太阳下吗?你们忘了‘入土为安’这句话了吗?咱们还是先让孩子入土为安,有什么问题再解决,再说你们双方通过打架闹事,问题就能解决吗?如果这样,你们双方的损失和责任会更大!咱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11个多小时苦口婆心的劝导与调解,直到晚上9点多钟,双方情绪才逐渐稳定。见时机成熟,他把村组干部和双方代表叫到一块,通过协商,最终就解决冲突问题和埋人等善后民事赔偿事宜一致达成了赔偿8.2万元的协议。一场一百余人规模、即将激化为民转刑案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事情处理完后,麻晖才发现一天都没有喝水吃东西了。

 

尽职尽责    以情动人化解纠纷

 

    梁家山村一组村民谢路英能吃苦耐劳、精明能干,但身体瘦弱、多病,有间隙性精神病。因婆媳关系不和,同住一个屋檐下见面就吵架,导致夫权思想严重的丈夫张录录经常对其打骂。今年9月11日,谢路英遭丈夫欧打后,遍体鳞伤的她扔下4岁的儿子和8个月的女儿先后到法院、县镇妇联等部门反映无果后,9月18日书面反映到镇人民调委会请求帮助解决。麻晖当即立案,经过初步调查,了解到谢路英反映的情况属实后,立即上门找回躲避责任的丈夫,对其行为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对其讲家庭暴力的危害和应负的法律后果,讲丈夫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讲婆媳关系的处理办法和家庭和睦的重要性。当张录录流泪认识到问题严重性后,麻晖见时机成熟便趁热打铁,召集双方进行耐心调解。张录录当场向妻子认错,并写下保证书。他又讲了如何敬老爱幼、夫妻如何互相帮助、“家和百事兴”的道理。“话是开心的钥匙”,麻晖的话使他们全家很感动,当他(她)们在调解协议书签字后,丈夫张录录马上领着妻子谢路英去医院看病去了,其婆婆脸上顿时露出来笑脸。这场婚姻家庭纠纷经过三天四次长达二十余小时的耐心调解,细心说教,终于使这对即将分道扬镳的夫妻消除了隔阂,一家人和好如初。

 

扎根基层    始终不渝做好调解

 

    麻晖在基层从事调解工作近三十年,走遍了辖区的村村户户,用媒人腿、婆婆嘴、妈妈心说服感化着每一位当事人。在工作中,他立足本职,扎根基层,以奉献调解、服务百姓为己任,凭着对的事业无比忠诚、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执着和热爱、对辖区百姓的满腔热情,一直默默地无私奉献,使一对对夫妻破镜重圆;使一起起动物伤人、宅基侵权、山林承包、人身损害、劳务合同等纠纷得到了圆满解决;使一位位遭遗弃等待赡养的老人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使一个个双方当事人由怒目相争到握手言和重归于好;使一件件即将激化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的化解。经他调解的每一起纠纷,都是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从没有一起因调解不及时、方法不得当、引用法律条文不准确而导致矛盾激化、上访或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麻晖说,作为一名共产员,就要时刻以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名司法干警,心里就要时时装着辖区百姓;作为一名司法所长,就要处处起到表率作用。20多年来,他时时处处严于律已,作风严谨,以实际行动维护了一名共产员的先进性,树立了司法干警的良好形象。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在麻晖的内心深处,他深感对不起家庭,对不起爱人,对不起孩子,自己是一位不称职的丈夫,不合格的父亲。爱人和孩子也经常抱怨,但他认为,自己的“小家”受点损失没什么,“大家”的工作却一定要做好,做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员,就是要舍“小家”顾“大家”,就是要“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对得起和人民,对得起自己所热爱的人民调解事业。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虽然艰辛、平凡,但伟大而又光荣,它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没有炮火连天的战功,没有出生入死的考验,也没有攻克科学尖端的荣耀,它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像荒原的一棵草,像十二品芝麻官,他也要为之辛勤的耕耘,默默的奉献。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