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7月11日讯(程楠)地处成都平原的温江区水网密布,有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四条河流过境,温江素有“川西水乡”之称。天乡路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高利洪就生长在这边土地上。自1995年6月开始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先后调解各类疑难纠纷两百余起,深受辖区群众信赖和赞誉,他的事迹受到温江区电视台采访报道,被评选为温江区人民法院陪审员、温江区级法治人物。
用“老黄牛精神”要求自己
高利洪同志是一名在基层工作了三十余年的干部,他关注民生、维护群众利益,以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投入人民调解工作中,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取得了不凡的工作成绩。尤其是新市民法治意识培育工作开展以来,高利洪同志把维护社区稳定,化解矛盾纠纷,推动和谐社区建设,保障社区居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衡量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重要标准,为天乡路和谐社区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群众敬重和爱戴。
打铁还需自身硬,高利洪同志自新市民法治意识培育工作开展以来,用“老黄牛精神”要求自己,不顾自己年龄大、文化程度不高,努力加强自身法律法规及人民调解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带动身边的工作人员及居民群众共同学法讲法,掀起了天乡路社区学法热潮。根据天乡路社区特点和现状,高利洪同志向社区领导提议,组织普法小分队到景点、集中安置小区、交通要道、菜市场等地方开展面对面普法宣传活动,采取以案说法、送法到家的模式,通过一个个发生在身边活生生的案例,把枯燥、抽象的法条融入到你问我答的过程中,引导社区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让群众更乐于接受、易于接受。“鲜活、有趣、奏效,我们不仅在家门口就可以学到许多法律知识,还在互动交流中增长见识,希望多开展这种面对面的互动宣传活动。”一位村民的话道出了所有乡亲的共同心声。
巧用“三化方法”开拓创新
为了应对工作的更高要求,高利洪同志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做到了“三化”:一是调解工作制度化。制定各项调解工作制度,并按制度操作,做到有章可循。二是调解程序规范化。人民调解委员会按照调解程序制作了调解程序流程图,使当事人按照调解程序主张权利,调解程序规范化。三是回访制度经常化。为确保调解工作得到较好的执行,人民调解委员会实行了调解回访制度,对调解成功的纠纷在十五日内进行回访,做到了调解工作有始有终,受到了群众的称赞和好评。
如今天乡路社区法治氛围好了,群众的法治意识高了。邻里纠纷、物业纠纷等平时常见纠纷少了,发生的也更容易化解了。高利洪同志感慨到:通过新市民法治意识培育活动的开展,现在自己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提高了,处理问题心里更有底了,而面对的纠纷当事人也更明白事理了,矛盾纠纷化解也比过去顺畅了,同时也给我们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天乡路社区调委会排查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40余起,消除群体纠纷隐患6起,化解各类民间纠纷86起,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高利洪同志辛勤汗水和无私的奉献,更离不开他永不止步的学习精神和对工作完美执着的追求。高利洪同志怀揣一颗赤诚之心,风雨二十余载倾心调解,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温江区群众身边人民调解员的风采。(四川省温江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