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2011年12月31日讯 通讯员单体军 黄锡梁报道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办事处203个社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总指数等数据连续6年居国家级开发区前5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2010年经过全国人口普查,该区总人口80余万,其中户籍人口31.2万,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口32.4万,其他外来务工人员20余万,是青岛市首个外来人口超过本地人口的区市。
外来人员的大量集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支撑,同时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2011年7月,该区与青岛主城区之间的跨海大桥和海底隧道开通后,人员流动更加频繁,全区的社会治安、外来人员服务等方面形势更加复杂。
要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必须提高外来人口的整体素质,而加强对他们的法制宣传教育是有效途径之一。“六五”普法之际,该区结合工作实际,创新思路、注重实效,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普法宣传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一、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整体合力
外来务工人员的工作、生活,不仅创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涉及到社会治安、计划生育、户籍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等方方面面。
(一)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分散、难于管理的问题,该区实行了建设集中公寓等办法,不仅改善了该群体的居住条件,而且方便了各职能部门有效的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法制教育和各种服务。2011年,该区在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北海船厂”、“武船重工”区域建设了可容纳3万余人的“协力工公寓”,该区综治、矛调、司法所、街道办事处都专门设立办事机构,并成立了青岛市首家“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援助工作站”。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综合治理、矛盾纠纷化解、法制知识宣传、合法权益维护等工作。
(二)由于该区外来务工人员数目庞大、素质不一,不仅时常遭受不法侵害,而且违法犯罪人员众多。2011年外来务工人员犯罪数占该区比例高达75%。该区一方面全面落实入区实名登记制度,另一方面在山东省内率先探索实施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将积分情况与子女教育、公租房申请乃至优先落户等优惠政策挂钩,努力实现从“要我办证”向“我要办证”的转变。今年以来,共办理暂住证31.4万件,同比增长16%。
(三)切实落实法制宣传的“谁用工、谁负责”和“属地化管理”原则。该区普法办公室每年制定的工作要点中,都把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作为一个重点,明确了各有关单位的工作职责,并纳入全区年度绩效目标考核。街道、社区、公安、劳动、民政、计生、教育、城建、卫生、工商等部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都成立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工作制度和工作人员,把业务开展与普法宣传相结合、把依法管理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多点联动,形成合力,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二、加强教育培训,注重思想引导
(一)从企业、社区、市场这三个载体入手,努力扩大普法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在外来人员较多的企业建立外来人员普法学校或普法联系点,实行了岗前法制培训制度,以方便快捷的形式,宣传与外来务工人员密切相关的实用性的法律法规知识;在社区以劳动公寓为基地,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今年以来先后有24万余名企业员工参加了法制辅导讲座;在市场组织专门力量到暂住人口登记处、职业介绍所、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集贸市场等地开展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活动,并免费发放《职工手册》等普法宣传材料。
(二)结合文化建设的整体要求,该区文体中心专门编排了“法治文艺巡回演出”,到社区、广场、企业进行巡回演出,不仅丰富了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使他们在欣赏文艺作品的同时观念得到转变,素质得到提高,逐步提高其正确的公德意识、文明意识、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三)该区广电部门强化法制宣传的舆论引导作用,开办了《法律时间》等栏目,每天都在固定时间由专业律师提供法律咨询,宣传法律知识,使参与的外来务工人员了解自身合法权益,增强依法维权的能力。
三、强化阵地建设,推广典型经验
(一)不断建设普法宣传阵地,形成多领域、全时空的普法宣传格局。通过建设广播电视、网站网页、广场屏幕、公益广告、橱窗横幅、报刊书籍等渠道和阵地,逐步实行渗透式普法宣传教育。
(二)在区看守所、法律援助中心、供排水总公司等18家单位、企业建设了外来务工人员法制教育示范基地。定期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到基地进行参观、培训和法制讲座,并通过这些基地的示范带头效应,逐步强化辐射,以点带面,全面推广。
(三)创新开展了“律师面对面 普法社区行”系列活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和工作的实际,该区做到了律师参与普法的“三个创新”。
一是阵地上创新,活动将地点全部放到大集上,充分发挥了大集针对周边社区、企业的辐射效应;每期活动在6个街道办事处辖区大集各举办一场,下一期活动举办时变更不同的大集,进一步扩大了普法的覆盖面。
二是发动上创新,该区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法律时间》栏目滚动播出活动日程安排、律师事务所简介等,同时区普法办针对街道、社区、企业专门下发通知,切实提高了外来务工人员对活动的知晓率,增强了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三是形式上创新,进行“挂号式”普法宣传,在活动现场摆放“医疗”、“婚姻”、“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标识牌,注明各律师的专业领域,外来务工人员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到相应律师处咨询法律问题,做到了各取所需、“对症下药”。
四、落实组织保障,切实维护权益
(一)该区制定的《普法“六五”规划》中,根据各级工作要求并结合实际,将外来务工人员和领导干部、青少年一起作为普法重点的重中之重;同时切实加大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普法专项资金投入,制定了“常住人口年人均1.5元、流动人口年人均1元”的经费保障标准,为青岛市最高。
(二)相对本地人口而言外来务工人员是弱势群体,他们的一些基本权利容易被忽视,并引发各种矛盾纠纷。为此,该区法律服务部门在外来务工人员刚进入时就提供法律服务。该区设立了山东省内首家“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岗”,该服务岗设在劳动保障服务大厅,指派专人和专业律师值班,负责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等人员开展劳动合同签订等法律咨询、援助案件受理及调解工作,切实维护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司法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