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民工撑起法治蓝天柳州市“精准法援”服务农民工纪实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18-10-23 来源:中国普法创新网

本网10月23日讯(傅永新)8月30日,在柳州市鱼峰区一工地办公室里,来自河南的武某攥着协议书,连连称谢道:“我可以安心回家了,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一个月前,武某在工作中受伤,因工伤期间的福利待遇问题一直无法协商一致,武某找到鱼峰区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鱼峰区法律援助中心当日即指派了广西衡生律师事务所钟慧律师承办此案。经过法律援助中心和律师分别做工地负责人和武某的思想工作,最后终于达成共识,签订了协议书。工地方承诺一次性支付武某工资和受伤期间的待遇共计2万余元。

鱼峰区法律援助中心快速受理、快速办理农民工法律诉求,这是新形势下,柳州市提升法律援助精准化工作能力,全力打造“精准法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柳州市司法行政部门发挥法律援助职能优势,通过畅渠道、优服务、强宣传,切实提升了农民工维权实效。仅今年以来,全市共接待解答农民工来电来访法律咨询2875人次,办理农民工维权法律援助案件700件,占案件总数的38.9%,挽回经济损失1004万元。

劳动者有了“温馨之家”

走进柳州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法律援助工作站,25平方米的办公室成了劳动者的温馨之家。这个在全区率先建立的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实现了法律援助与农民工劳动仲裁的无缝对接。

据柳州市司法局党组成员覃福富介绍,市法律援助中心以政府购买法律服务形式安排7名驻站法律援助志愿律师,每周一、三、五为劳动者提供全天候的法律咨询服务,指导劳动者申请法律援助,帮代写申请书,承担法律援助的初审职责,向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代理服务等。

今年9月,几名外地来柳州务工的农民,一脸沉重的走进法律援助工作站,他们向值班的法律援助志愿律师讲述:自己的老乡在施工时,不幸被砸伤腿,包工头支付了第一次医疗费用后,就再也不肯支付医疗费用。

“这是一个工伤案件,你们不要担心。”值班的法律援助志愿律师认真听完讲述后,细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并就如何维权进行了指导。

“听你这样一讲,我们就放心了。”半个小时后,农民工们的心结被打开,脸上露出了笑容。

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韦国林告诉笔者,广大农民工朋友作为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申请主体,是法律援助的重点服务对象,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法律援助工作站的设立,极大满足了农民工的法律需求。

农民工维权一直是全社会一直关注的热点,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最强有力的措施,让农民群众受侵害的权益及时得到保护,也是柳州市司法行政系统一直探索的课题。

2017年,柳州市通过了《柳州市关于贯彻落实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实施意见工作方案》,《方案》明确规定,要重点做好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和军人军属等群体法律援助工作。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开设针对农民工、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维权专线。

“方案均是将农民工摆在首要位置提出,足见政府部门对农民工的高度重视程度。”法律援助志愿律师、广西华怡律师事务所主任黎明说。

为方便农民工获得法律援助,全市以法律机构为核心,从纵、横向延伸法律援助网络,依托司法所,建成乡镇法律援助工作站112个、建立法律援助联系点1184个。

通过组织网络的完善,柳州市基本建成“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确保有需求的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便获得法律援助。

优化法律援助服务质量

凡涉及劳动争议、人身损害的案件免除了对农民工经济困难的审查条件。

对情况紧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严重事件或即将超过仲裁时效或诉讼时效的,先予受理,后补办手续;群体性农民工维权案件,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做到当天受理当天审查批准指派。

在柳州,针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所有的法律援助程序全部被简化,并开通“绿色通道”,实现农民工申请法律援助“零等待”。

城中区河东村东岸盛世商业广场项目由茂名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总包,后转包给重庆帝安建筑劳务有限公司。2013年6月开工,因资金问题几次停工,自2014至今不再复工,上百农民工无法拿到工钱。

城中区法律援助中心在柳州市法律援助中心的指导下,特事特办,为111农民工开辟“绿色通道”,将此案指派给吴岚等律师负责具体援助工作。在一年多时间里,法援律师先后到劳动监察、劳动仲裁、法院、公安等部门进行协调,寻求能够落实农民工工资的途径。

“看着法律援肋工作人员和律师们哑着嗓子帮我们维权,我们没有理由闹事。”农民工友陈东说。

经过法律援助,这一案件最终通过非诉方式获得解决,由工程发包方先行垫付农民工工资。至此,被拖欠的314.6445万元工钱全部发到111名工友手中。

今年1月9日,5名农民工代表拿着两面锦旗来到法律援助中心,以表感谢。

主动适应新常态,柳州市法律援助工作一直强化法律援助服务意识。

“12348”法律服务热线是面向全大市人民群众提供法律援助的最直接的服务窗口。柳州市坚持做好“12348”法律服务热线服务工作,为群众释疑解惑并及时受理援助案件,真正实现法律援助就在群众身边。

今年1月至9月,共接到2860次电话,为1493人次农民工提供了服务。

为增强农民工的法治意识,提升农民工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维护和保障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柳州市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视频系统平台,做好村级法律援助联络员培训,指导联络员做好农民工法律援助宣传工作。

今年3月,柳州市城中区法律援助中心到温馨772工地开展农民工法治专题讲座。

广西和清律师事务所董明律师作为此次讲座的主讲人,从签订劳动合同、工伤判定和如何进行维权三个方面为农民工详细讲解了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包括薪酬、保险、工作时间、加班费等;另一方面,针对农民工工伤维权证据不足的现象,董明律师为农民工讲了自己亲身办理的案例,引起农民工朋友的共鸣。

“这次讲座对我们很实用,很多签合同的细节我们从来不关注,想不到里面有那么多门道,希望你们经常来!”项目工人黄某在听完讲座后感慨说。

据统计,2017年至今,全市各法律援助机构举办农民工法律援助现场咨询活动共30余场次,向近万名农民工兄弟发放了《法律援助条例》《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单、法律援助便民卡并提供法律咨询解答。

助力农民工讨薪维权

今年7月,30余农民工反映市城区一家公司拖欠工资。最终在援助中心的帮助下,帮助农民工成功追讨回欠薪23万余元。

30多名农民工血汗钱追讨成功,得益于柳州市司法局推行“三三”模式。

狠抓申请、指派、办理三个环节,优化实体、热线、互联网平台,加强部门协作、注重援调衔接和维权知识培训,“三三”模式助力了农民工讨薪维权。

农民工梁某等67人是某公司职工,工龄五六年不等,公司一直没有和他们签订劳动合同。因为资金链断裂,老板外出躲债,公司生产全面瘫痪,多次催要工资未果,他们想到了法律援助中心,走司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鱼峰区法律援助中心邀请专职律师来给为职工代表解答法律问题,同时简化工作程序,快速受理并指派了擅长办理群体案件的广西众维律师事务所韦志媛律师为67位申请人提供援助。

韦志媛律师根据案情需要,一边为其中两名劳务工人提起劳务合同纠纷诉讼,一边为其他工友申请劳动仲裁,共为农民工追回薪资约206万元。目前该案已进入执行阶段,受援人表示执行完毕后,案结事了,不再申诉或采取其他行动。

2017年以来,柳州市共有22起集体讨薪寻求法律援助,并且在法律援助下,成功讨薪。

“集体讨薪寻求法律援助,已成为柳州市法治建设新常态下新气象。”柳州市司法局局长李绯告诉笔者,这不仅展示出柳州市法治建设的新面貌,更体现了农民工权利意识的觉醒及利用法律维权意识的增强。(广西柳州市司法局)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