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县司法局六大举措提升司法行政工作水平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0001-11-30 来源:中国普法创新网

    本网2012年3月5日讯  通讯员刘小花  杨建平报道   2月22日,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司法局召开机关干部、司法所长及局属各单位负责同志会议,认真学习省、市政法工作会和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创新工作思路、提高群众满意度”展开研究讨论,确立了2012年六大工作举措,亮化司法行政新形象。

 

    一、高点推进“六五”普法  提升全民法治素质

 

    按照“六五”普法规划要求,重点抓好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等重点对象法制教育。点面结合推进普法宣传,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月等各类活动,以集中宣传、法律宣讲团、新闻媒体、法治文化街、版面、喷绘等形式宣传法律法规。通过普法宣传,达到“千家万户学法律”、“每户培养一个法律明白人”的目标,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二、全力推进人民调解  确保社会安全稳定

 

    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在3月底前对全县270多个调委会进行整顿和规范,围绕重大活动、重要节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化解,不留死角。在全县开展人民调解“三评”活动,即在全县人民调解组织中开展人民调解案件质量评比、人民调解档案规范化评比和标准化人民调解组织评比活动,推进调委会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提高调解工作质量,提升广大人民调解员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能力,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三、深化“6+1”惠民工程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继续在全系统开展“6+1”惠民工程,即年内由县局领导和各司法所所长带头,举办一场法制讲座;化解一件疑难矛盾纠纷;督办一起法律援助案件;帮教一名刑释解教人员;探访一个服刑在教人员家庭;指导一名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包联一个贫困户。每个惠民活动实施人,必须坚持放下架子,带着真心真情去落实,做到“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通过帮教指导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不断增强司法行政干部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怀。

 

    四、稳步推进社区矫正  增强特殊人群管理

 

    积极与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公安机关协调互动,加强对新接收100多名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监督管理和帮困扶助,特别要将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被裁定假释的和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五种罪犯作为重点对象,充分利用“司法通”社区矫正信息管理平台等先进技术手段,通过谈话、咨询、学习辅导、帮困扶助等形式和措施对其进行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减少重新犯罪。

 

    五、争创“五好”司法所  提升规范管理水平

 

    以全面完善基层司法所基础设施为重点,积极开展“五好”司法所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司法所组织机构、干部队伍、业务能力、所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司法所工作整体水平。要按照抓服务、树形象,抓基层、夯基础,抓班子、带队伍提升管理效能,做到工作有亮点、手中有典型。不断健全完善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做好司法所长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基层队伍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

 

    六、扩大法援覆盖面  加大弱势群体服务

 

    要不断拓宽法律援助范围和渠道,实现应援尽援,为弱势人群送去关心和帮助。全年力争完成180件对弱势人群的法律援助,对其诉求给予免费咨询、代写诉状、代理出庭等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最大限度地把困难群众的诉求纳入法律援助范围,维护和谐稳定。要按照“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要求,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创先争优,不断提高群众对司法行政系统的满意度。(陕西省宝鸡市司法局供稿)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