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政府
     法治政府
     
    青岛交通运输领域多措并举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4-06-17 来源:法治时代网

    法治时代网讯 (文 李岩)6月14日 ,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在行动”主题系列发布会的第五场,介绍青岛市交通领域在助力营商环境方面的创新举措。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路玉军,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高军,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水运处处长杨德志,青岛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张炜出席发布会并回答提问。


    $5%D8L~Q75JELB]9DVA6{A4.png

    发布会现场

     

    交通运输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领域。2024年以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部署要求,开展“促发展质量、促环境优化、促问题解决、促干劲提升”“四促”行动,重点办好系列交通运输民生实事,持续优化政务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要素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优化政务环境,提升行政效能

    首推“清单制+承诺制”政务“管家式服务”。组建“管家团队”,推出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套餐式”政务审批服务,仅用36天完成穿越地质软弱、海况复杂的胶州湾浅滩海岸——女姑口特大桥旧桥横向拼接工程。以清单形式列明12种涉路工程的技术审查要点,做出“阳光审查、协同指导、快速推进”三项承诺,2024年以来已为36个涉路工程项目提供技术服务。

    “数据赋能”创新水路运输智慧化审批新模式。在水路运输领域首推智能审批技术,办理的85件国内船舶代理、水路旅客运输代理等事项,企业免提交身份证、营业执照等证明材料,系统自动调用电子印章,实现“一键填报”“智能秒批”,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和审批效率。

    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群众出行信息“感知服务”。建设出行服务一张网,实现了面向民航、公交、地铁、长途客运及“交通+旅游”等20余项出行信息服务。打造“以数利企”发展模式,面向企业提供交通运输多领域数据资源超10类、约30亿条,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保障。

     

    优化政策环境,推动降本增效

    推动现代物流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印发现代物流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高水平举办青岛首届“一带一路”现代物流与供应链高质量发展大会、第三届中国(青岛)国际物流博览会。推动总投资超过50亿的央地合作园、上合国际枢纽港平台等项目签约。青岛成功入选“24个国家综合型战略流通支点城市”“中国物流绿色行动领创城市”。

    建设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市级层面顶格成立青岛市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专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洋港口,不断提升青岛现代航运业发展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加强对上政策争取,《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有望近期获批,积极申报全国“人工智能+港口”应用示范区。加快兑现落实青岛市促进航运产业高质量发展15条政策奖励资金。

    深化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对安装使用ETC的货车和纳入监管平台的营运大型客车给予85折通行费优惠。对行驶青兰高速部分路段、前湾港2号疏港高速部分路段安装使用ETC的五、六类货车,以及行驶青岛胶州湾大桥的一类客车实施差异化收费政策,1-5月累计减免通行费约2.81亿元。

     

    优化法治环境,净化市场秩序

    提升海上旅游品质。《青岛市海上旅游客运管理办法》《青岛市游艇租赁管理办法》分别于2月1日、5月18日正式实施,有效规范了海上旅游客运经营和游艇租赁市场行为。海上旅游客运整合取得明显成效,2024年“五一”,青岛湾栈桥旅游客运码头正式启动运营,开通青岛湾至中苑码头、海底世界至八大峡码头等“一程多站”客运航线,实现一票通城。截至目前,青岛市海上旅游客运航线增至39条,海上旅游形象明显改善,涉海旅游投诉舆情大幅下降。

    实行企业监管“综合查一次”。为解决多头监管、重复检查问题,将涉企检查与企业信用风险等级相结合,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推行“综合查一次”,对守法经营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失信企业“无处不在”。

    强化运输市场秩序整治。紧盯沿海一线、交通场站、景区商圈等重点区域,集中开展客运市场秩序整治,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500余起。坚持宽严相济,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推行“说理式执法”,修订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调整“不罚”“轻罚”清单。2024年以来,办理“不罚”“轻罚”案件19起,促进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

     

    优化要素环境,保障项目建设

    强化资金保障。2024年计划实施106个交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61亿元,1-4月累计完成投资37.6亿元。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优先保障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支出。G228丹东线(嘉陵江路西延)改线等4个普通国道项目申请中央车购税补助资金16.7亿元。

    强化服务保障。为重大项目实施提供全程服务。莱青高速用地预审手续获自然资源部批复。胶即快速通道、青兰高速(河套至黄岛段)改扩建工程、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跨区域的李王路贯通工程、正阳西路—胶州扬州东路贯通工程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潍烟高铁开展静态验收,下半年通车。

    强化标准建设。出台全国首个交通工程智慧化工地建设团体标准——《交通工程智慧化工地建设技术要求》。全省率先发布首个游艇码头建设的地方标准——《游艇码头工程质量检验规范》。发布全省首个市级公路工程造价监督管理规范——《青岛市公路工程造价管理办法》。在国家公路网技术状况评价中,青岛市位居计划单列市第一。

     

    优化人文环境,改善出行条件

    提升公共交通水平。4月26日,全国第一条全自主运行系统(TACS)示范线路——地铁6号线一期开通,补齐了西海岸新区南北向的交通短板。拓宽电子支付渠道,全国首个“延迟扣费”模式——数字人民币无电无网支付在青岛地铁全网上线。以“减低效、降重复、强衔接、优服务”为导向,推进“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开通微循环线路2条,优化调整公交线路11条、公交站点48处。与地铁衔接的公交线路已达241条,150米内衔接站点占比91.3%。

    打造个性出行服务。大力推动“站运游”一体化,积极打造“门票+车票”“车票+酒店”“旅游直通车”等“一站式”运游融合新产品。推进高铁“公交化”运行,2023年以来加密增开济青高铁18列、达到67列,其中1.5小时左右的大站直达列车达到26列,三季度将再增开7列。红岛站、青岛机场站经停列车分别增至19列、30列。2024年4月30日起,首次开行青岛至东营旅客列车,黄河入海口与青岛都市圈实现紧密连接。

    改善农村出行条件。加紧编制《青岛市“四好农村路”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印发指导意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即墨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成为青岛市第一个国家级示范县。2024年计划实施农村公路新改建150公里、养护提升800公里,村道安防工程200公里,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步,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将锚定“打头阵、当先锋”,优服务、提效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服务大局,当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统筹海陆空铁“四港联动”,畅通沿黄达海的海陆大通道,织密“干支通、全网联”空中航线网络,主动融入“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全国123出行交通圈”,推动交通物流与制造业、旅游业、现代农业等融合发展,让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流不断在青岛汇聚融合,使青岛成为国内外资本、人才、要素、产业转移集聚的最优选。

    坚持开拓创新,引领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难题,鼓励交通运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加快“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推进精品农村旅游公路建设,年内提升11条农村旅游公路服务功能。强化科技引领、数字赋能、绿色转型,抢抓低空经济发展等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

    坚持人民至上,打造人民满意的交通出行品质。加快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建设,统筹实施一批“小而美”“小而精”“小而优”的民生项目,不断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进一步推动公交、地铁两网融合。加快推进公路沿线充电桩建设,提升公路出行充电服务保障水平。加快整合海上旅游客运资源,打造海上旅游精品航线,持续提升海上旅游竞争力。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将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担当作为,攻坚克难,不断推动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美好愿景,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交通力量。

     

    《法治时代》提问:

    营商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而硬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交通基础设施的环境。请问,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高军:

    感谢您对青岛交通的关注。营商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交通运输作为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必须在优化营商环境中发挥先行作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的供给,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近年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交通强国等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和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先行区”。按照青岛市委市政府交通基础设施三年攻坚行动的有关要求,全力推进一批交通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截至2023年底,青岛市基本构建起“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高质量、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公路方面,形成覆盖全域、城乡一体、干支匹配的公路网络,高速公路里程达918.8公里,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铁路方面,形成“三主一辅”铁路客运枢纽格局,铁路里程673公里,高铁里程235公里。港口方面,加速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已建成世界最大的40万吨矿石码头、45万吨原油码头、亚洲首个全自动化无人码头和国际一流的邮轮客运中心,是全球服务货类最为齐全的港口之一。全市共有港口生产性泊位126个,年综合通过能力达到3.94亿吨;机场方面,胶东国际机场是省内唯一运营的4F级机场,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29.8万架次的使用需求。

    2024年,青岛市交通运输局按照“完工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实施总投资1488.83亿元的106个重点交通项目,计划年度完成投资261.52亿元,截至四月底已完成投资37.6亿元。一是紧盯在建项目,加快完工一批。确保潍烟高铁、胶即快速通道(胶州段)、董家口港区液体化工仓储(二期)工程、青岛国际邮轮母港区综合客运枢纽等9个项目建成投用,迅速发挥应有效能。董家口港区港投万邦矿石码头、瑞昌路、甘泉路公交场站等18个项目倒排工期、加快建设。二是紧盯成熟项目,新增开工一批。创新路径模式,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动董家口至瓦日(兖石)铁路联络线、G228丹东线改建工程、琅琊台湾作业区湾底通用码头等16个项目开工建设。实施普通国省道大中修16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养护600公里。三是紧盯规划项目,精心储备一批。着眼长远发展,加快推进胶东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李王路北延、正阳路西延、胶州营旧路等11个项目前期工作。加快青岛港总体规划获批实施,再启动一批码头泊位、仓储堆场工程建设。抓好智慧交通建设,积极推动公路、港口、地铁等基础设施向数字化新基建转型。

    下一步,青岛市交通运输局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乘势而上,当好战略发展环境的“瞭望员”,拧紧重大项目落地的“螺丝钉”,推动交通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助力打造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青岛样板和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坚实的交通基础设施保障。(来源: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责任编辑:刘丹)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