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成林
在司法领域的新一轮挑战中,一位曾深耕自贸区法庭的法官助理,以“永远保持热忱”为座右铭,毅然转战速裁审判团队,开启了职业生涯的全新篇章。短短数月间,江苏南京市江北新区人民法院孙彦文助理不仅在简案快审的领域内迅速成长,更在未曾深入接触的房地产案件处理中展现出了非凡的适应力和专业能力,赢得了法官的认可、同事的赞誉以及合作伙伴的信赖。
图为江苏南京市江北新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孙彦文在工作中
一名脸盲症患者的自述。“孙助理,耽误你一会”,当何某手持锦旗,笑容满面地出现在法庭门外时,孙彦文甚至没能认出这位一个月前在他面前与对方争得面红耳赤的小伙子——速裁审判需要每天面对源源不断的各类当事人,常常是前一个庭前会议尚未完毕,后一个案件的当事人已经焦急地在法庭外敲门,如此人来人往,每每让他这个脸盲症患者应接不暇。孙彦文赶紧表示感谢,并向何某解释道还有两组当事人正在等候,随即匆匆返回法庭。
当天上午的庭前会议全部结束后,孙彦文在办公室坐定,方才逐渐回忆起何某案件的全貌:这是一起房屋租赁纠纷,双方对于房屋出租时是否存在严重漏水影响居住各执一词,而房屋已经过彻底整修,难以还原租赁关系存续期间的原貌,当事人也没有留存关键性的照片、视频,在证据明显缺失的情况下,孙彦文只得另辟蹊径,通过合同中载明的联系电话和数名次承租人取得联系分别核实情况,结合对周围邻居的走访,碎片化还原了事实,辅助审判员作出了准确裁判。
房屋租赁案件琐碎而冗杂,探寻客观真相的路上总是伴随着讨价还价,然而令人欣慰的是,作为一名脸盲症患者,孙彦文竟愈发能够记得住这些当事人的面孔,以及这些面孔上浮现的笑容。
固执的老刘。老刘曾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但很可能是一名失败的投资客——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多年来持续把经营生意的收入源源不断地投入房地产市场,不料资金流断裂导致征信受到影响,无法贷款,一套已经东拼西凑付了70%房款的商品房就此断供,开发商一纸诉状要求老刘继续履行合同。面对显而易见的违约事实,老刘不甘心,既不愿意承认高估了自己的投资能力,更不愿意接受调解员的调解建议。
作为一件事实清晰、争议不大的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从庭前会议到正式庭审都非常顺利。但孙彦文知道,老刘的固执,可能会让他在未来某天后悔不迭——如果继续履行,老刘没有现金支付能力,结果很可能是在执行程序中拍卖老刘的其他优质资产以履行合同,如此这般,老刘的损失必然更大。
老刘的固执甚至让孙彦文联想起自己的父亲。庭后的一周里,他在原告及被告老刘之间拨打了无数个电话,从利弊分析到心理疏导,老刘逐渐明白了自己的处境,也开始认真考虑解除合同的可能性。又过了两周,他从调解员处得知,老刘最终接受了调解建议,在承担一定的违约金后与开发商协议解除了合同,开发商退还了剩余房款,老刘也一定程度上回笼了资金。虽然自此之后,他和老刘未再谋面,但从他的这个案子里,孙彦文愈发觉得,耐心有温度的司法,远比一纸刚性的判决更能让当事人信服。
图为江苏南京市江北新区人民法院法官助理孙彦文参加马拉松比赛
“钻进去”和“跳出来”。大部分速裁案件的“剧情”比较单薄,对于有经验的审判人员,当事人的三言两语再结合部分证据,就能勾勒出案情的大致样貌,这也让孙彦文一度觉得速裁案件的审理缺乏挑战性,然而随着工作的深入,他逐渐感受到了自己认识的浅薄——速裁案件的审理,不再是“审判员+书记员”的单兵作战,而是群策群力,如何协助审判员与调解员、书记员之间的团队关系理顺,使案件在确保公正的前提下高效快速审结,做到解纷效果和解纷效率的同步提升,才是速裁审判的关键所在。简而言之,速裁案件的审理,既要能“钻进去”研究案件,也要能“跳出来”统筹全局,如何做好团队的黏合剂,将是他未来一段时期的重点课题。
转眼间,速裁团队的快节奏工作已然成为常态,而他也时刻告诫自己要做到快而不乱;其次,办案和思考之间的动静结合也颇为重要。孙彦文时常想,如果法律文书是矛盾化解的诗意表达,繁案审理是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那么速裁审判又何尝不能成为精美绝伦的五言绝句呢?(供稿单位:江苏南京市江北新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