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通讯员 尹菁)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牢固树立新时代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依托“阳光少年工程”,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筑牢四道保护防线。
筑牢制度保护防线。印发《关于创建“阳光少年工程”特色品牌的实施细则》,明确少年审判工作制度、方法,拧紧责任链条,规范落实涉未成年人案件报送、台账保管等制度。2023年因少年法庭工作成效较好,被继续授予“全国维护青少年权益岗”荣誉称号。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制定《2024年法治副校长履职计划》,明确法治副校长工作职责、履职内容、完成时限;注重提升法治副校长履职成效,制作《课程评价表》,课后邀请师生现场填写,对授课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和法治需求,便于事后进行复盘、总结,不断提升课程质量。截至5月30日,法治副校长已按要求赴挂点学校开展2个课时课程,共计收回评价表172份。
筑牢程序保护防线。加快涉未成年人案件审理进度,切实保障未成年被告人全过程、各方面诉讼权利。二审审结的吴某佑聚众斗殴、故意伤害案,吴某佑坚持认罪认罚,其法定代理人坚持无罪意见,二审法院充分尊重吴某佑意愿,依法认定吴某佑具有认罪认罚情节给予从宽优待,以此充分保障吴某佑诉讼权利,该案入选江西法院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典型案例。庭审中在“法庭辩论”后增设“法庭教育”环节,由控、辩、审三方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情、理、法教育。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三篇裁判文书分别入选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第一届和第二届未成年人审判工作优秀裁判文书。
筑牢帮教保护防线。联同公安、检察、司法行政等机关共同做好教育、感化、挽救和联合司法救助工作,近三年,对21名涉案未成年人进行了司法救助;联合教育、民政、共青团、妇联等职能部门,共建集个案走访、法治教育、生活帮扶于一体的帮扶平台,刑事案件中,判后走访帮扶3名涉案未成年人。2024年6月1日,在吉安市吉安县官田乡田南村成立“阳光少年”法治关护站,对14名留守儿童登记造册,刑一庭和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工作人员进行结对帮扶,提供法律咨询、法治宣教、家庭教育指导。
“阳光少年”法治关护站揭牌
筑牢宣教保护防线。结合“六一”儿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利用线上、线下宣传矩阵,通过开学第一课、模拟法庭、普法情景剧、“以案释法”宣讲、发布典型案例等多样形式,持续输出有看点、有实效、有影响的未成年普法宣教活动。2024年以来,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选任20名业务骨干担任法治副校长并开展法治宣教活动20余次。6月1日,在微信公众号发布4个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涉及子女抚养、撤销监护资格、就业指导等刑事、民事案件。
走进吉师附小开展法治宣教
下一步,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将以设立“阳光少年”法治关护站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工作举措,努力实现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全方位保护,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法治阳光下健康成长。(供稿单位:吉安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