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检察
     检察
     
    揭开保险诈骗的隐秘面纱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5-03-24 来源:法治时代网

    法治时代网讯(刘光涛 通讯员 于慧 高忠祥)一起看似寻常的交通事故背后,暗藏着精心设计的保险诈骗链条。近日,山东省庆云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冉某等5人保险诈骗案尘埃落定,法院依法判处涉案人员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至二年两个月不等。这起由多环节构成的骗保案件,折射出保险诈骗犯罪的新特点,也彰显了检察机关在打击金融犯罪中的专业担当。

     

    精心布局的“连环追尾”戏码

    时间回到2021年5月18日深夜,庆云县创业大道机车市场路口上演“三车追尾”事故,一辆沃尔沃SUV被王某驾驶的捷豹轿车追尾,王某的车又被高某驾驶的奔驰轿车追尾。事故发生后,王某和高某分别向人保财险和平安财险报案。

    但,这起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背后,实则是一场提前半年策划的骗局。

    经查,犯罪嫌疑人冉某经营着一家汽车服务公司。2020年11月,他找到刘某提出“撞车走保险返点”的计划。刘某随后纠集王某参与,并在事故前半个月游说高某驾驶奔驰车加入。案发当晚,冉某安排谢某驾驶沃尔沃在指定路口停车,王某、高某按指令故意制造追尾事故。通过虚构交通事故,人保财险支付修车费9943.4元,向王某赔偿17万余元;平安财险赔付高某2.5万余元,涉案金额共计205992.4元。

     

    抽丝剥茧的证据拼图

    2024年7月31日,人保财险德州分公司发现理赔异常后报案。公安机关初步侦查锁定5名犯罪嫌疑人,但案件存在诸多疑点,主犯冉某与刘某、王某拒不供述,微信聊天记录等关键证据缺失,资金流向不明。

    庆云县检察院承办检察官迅速启动引导侦查机制,列出详细补充侦查提纲,引导侦查人员调取涉案人员微信聊天记录,还原策划过程;追踪汽修厂公户及个人账户资金流向,查明赃款分配;核查奔驰车过户情况,固定利益关联。

    通过对12万余条聊天记录的筛查,侦查人员发现冉某与刘某多次讨论“制造事故”“控制车速”“分配比例”等细节,资金流向显示冉某将赃款通过第三方账户进行了层层转移。

     

    追赃挽损的立体防线

    在审查起诉阶段,承办检察官同步推进追赃挽损工作。一方面,督促侦查机关冻结冉某账户资金9943.4元、高某账户资金2.5万余元。另一方面,联合保险公司评估损失,协助完善民事诉讼证据链。针对部分赃款已被转移的情况,检察机关通过提出量刑建议、释法说理等方式,促使部分被告人退赔损失。

    “保险诈骗不仅损害企业利益,更破坏金融市场秩序。”承办检察官表示,该案暴露出保险理赔环节存在的监管漏洞。对此,庆云县检察院向相关保险公司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加强对多车事故、高档车维修等重点环节的核查,建立可疑案件联合审查机制。

    据了解,随着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保险诈骗犯罪呈现集团化、专业化趋势。本案中,犯罪嫌疑人通过“虚构事故 - 伪造证据 - 虚假理赔”的闭环操作,形成黑色产业链。检察机关通过精准指控与追赃挽损并重,既严惩犯罪又最大限度挽回损失。

    “这起案件是一堂生动的法治课。”承办检察官在庭审过程中指出,涉案人员为谋取非法利益,不惜以身试法,最终付出沉重代价。该案的依法判决,彰显了检察机关对金融犯罪“零容忍”的态度,也为保险行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当前,保险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亟需构建“人防 + 技防 + 智防”的防控体系。检察机关将持续强化与公安机关、金融监管部门的协作,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精准识别异常理赔案件,筑牢金融安全法治防线,为营造诚信有序的市场环境贡献检察力量。(来源:山东省德州市人民检察院)

     

    责任编辑:黄筱婷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