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乡村
     法治乡村
     
    新疆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代表+”放量赋能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5-04-11 来源:法治时代网

    法治时代网讯(通讯员 金思雨)近年来,新疆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人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与群众联系密切的优势,各级人大代表立足本职岗位,发挥优势特长,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开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乡风文明和美乡村、普法守法“五大行动”,为助推泉子街镇乡村振兴展示人大形象、贡献人大力量。

    “代表+产业发展”,夯实乡村振兴之“基”。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泉子街镇各级人大代表全力参与产业发展行动,以农旅、文旅融合为着力点,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发展“农+文+旅”特色产业,坚持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联动发展,催生了一批诸如宽山农场、北京油鸡养殖合作社、特色中草药种植等为代表的农业产业;野狼谷、蝴蝶谷、百花谷、松树沟野奢营地等文旅新业态,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产业兴旺迈入“高质量。”全镇现已建成规模养殖场10个,适度规模发展特色种植4075.67亩,泉子街镇的白皮大蒜以‌瓣大皮薄、辣味浓郁‌著称,2016年被认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与上海嘉定大蒜、江苏太仓白蒜、山东大蒜并称为中国“四大名蒜”。近年来,通过建设储藏保鲜库、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等措施延伸产业链,亩产稳定在800公斤左右。加快实施9个总投资20385万元的文旅项目,文旅发展亮点纷呈。

    “代表+基层治理”,筑牢乡村振兴之“本”积极探索创新村民自治机制,按照代表“进网络、明责任、作表率”的要求深度融入基层治理行动,抓好新村聚居点管理、矛盾纠纷调处等,不断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接诉即办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积极探索“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模式,形成了“党支部核心领导、代表广泛参与、群众当家作主、村级集体经济”为支撑的治理模式,推动治理向精细化发展转变,形成“自管自治、共建共享”的乡村治理新局面。公圣村、太平村等在农村基层治理方面对村民实施积分制管理,以户为单位建立家庭积分档案,通过积分超市兑出了基层治理新模式。全镇4个村均有代表参与新村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乡村管理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代表+乡风文明”,唤醒乡村振兴之“魂”。全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开展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阵地,充分挖掘和宣传本地典型人物的先进事迹,开展道德典型先进事迹宣讲活动、“学习身边榜样”故事分享交流会;用好用活镇史馆、车师近邻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文化资源,依托相关民俗节日、传统节日活动,持续开展感恩教育、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的宣传引导,营造浓厚的乡风文化氛围。争做厚养薄葬、婚嫁新风的引领者、示范员。“丧事简办、婚事新办、余事不办”的新风气已被泉子街镇人民认可,乡风文明“高素质”正在形成。

    “代表+和美乡村”,扮靓乡村振兴之“形”。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代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构建“一户一景、一村一画”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全镇4个村均成立有村干部、人大代表、党员等参与的志愿服务队,对公共区域、公共场所适时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各级人大代表聚焦厕所、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带头改建卫生厕所,带头清理房前屋后,按照“扫干净、码整齐、清通透、保常态”的目标,积极参与到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最美庭院评比等活动中,争做和美乡村的宣传者、环境治理的志愿者、洁美庭院的示范者、生态环保的监督者,努力构建环境优美的生活空间,助力生态宜居“高颜值”。

    去年以来,全镇各级人大代表走村入户20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全镇完成8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和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行政村分别为97.02%和86.1%,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100%。

    “代表+普法守法”,增添乡村振兴之“力”。依托泉子街镇基层立法联系点,全镇各级人大代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积极进“家”入“站”,通过座谈了解、调查研究、个别走访等方式积极参与到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意见、修改意见的征集过程,同时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自觉当好立法联络员、意见收集员、普法宣传员,推动法律法规进乡村,及时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育法治文化,营造法治环境,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增添乡村振兴之“力”。(来源:吉木萨尔县泉子街镇人大)

     

    责任编辑:黄筱婷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