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的国家安全治理之八
编者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必须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完善维护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切实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当前,国际地缘冲突愈演愈烈、人工智能突破性发展不断重构网络安全边界、贸易战升级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等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问题交织叠加。面对国内外各种复杂形势,必须健全国家安全体系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安全保障,确保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这对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颁布实施10周年,本期封面主题围绕“数字时代的国家安全治理”,特邀请专家学者针对国家安全多个重点领域的法治建设与制度发展进行深度剖析:关注新时代国防与军队的法治建设;构建跨文化交流中本土文化安全的保护机制;思考人工智能高速发展带来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保密安全等新兴问题的法治应对。以系统思维推进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现代化建设,促进国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持续筑牢国家安全的人民防线,坚定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积极构建国家安全自主知识体系,为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支持,推动构建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每年的4月15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如约而至,这一特殊的日子不仅是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深刻提醒,更是对全民国家安全意识的集体唤醒。2025年,《法治时代》杂志第4期以国家安全为主题,推出了一系列深度文章,从国家高度审视和理解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和实践指南。
国家安全作为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仅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更关系到人民幸福、社会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球化与信息化交织的今天,国家安全的范畴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领土、主权和军事安全,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等多个领域。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安全,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理念。人民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石,人民至上必须人民安全至上。这一理念深刻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初心和使命,也彰显了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安全工作必须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动员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这既是国家安全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鲜明特色。
守护国家安全,是每个人的职责所在。国家安全不是遥不可及的概念,而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民安居乐业和幸福美好生活是国家安全工作所要追求的制度目标,也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心愿。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是国家安全的守护者,都应当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这既是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也是对自己的负责和担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提高警惕,及时发现并报告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为国家的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统筹发展和安全,已经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国家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同时,国家安全也是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新时代命题。我们要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法治意识。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建立健全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确保国家安全的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国家安全法治文化的培育,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国家安全还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国家安全的新领域、新战场。我们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信息技术自主可控能力,确保国家的信息安全不受侵犯。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国际安全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展望未来,我们必须继续坚持和完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提升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我们要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将国家安全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加强国家安全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建设,提高国家安全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总之,国家安全是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的重要基础,是推进国家安全法治建设的新时代命题。我们必须时刻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以人民为中心,守护职责人人共担。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要积极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和义务,共同筑牢国家安全的防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幸福安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作者系《法治时代》杂志编委会副主任、法学博士单一良,本文刊载于《法治时代》杂志2025年第4期)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