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公安
     公安
     
    杨成发:苗寨“双语”调解员 巧解苗乡千千结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5-04-18 来源:法治时代网


    通讯员 黄露婵 赖娟


    “有事,就找发哥。”在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镇各村寨,广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

    “发哥”叫杨成发,今年44岁,是隆林各族自治县公安局德峨派出所的一名苗族辅警。他是德峨各族群众心目中好“古迪”(苗语,意为兄弟),也是备受同事们尊敬和夸赞的好大哥、调解能手。


    杨成发(左)在村寨里向群众宣传安全知识(韦浩 摄)


    德峨镇地处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南部,在这个平均海拔1600米的云贵高原边缘小镇,世代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5个民族,其中苗族人口占比达84.5%,苗语也成为主要通用方言,至今仍有部分当地群众不会说汉话。因此,外来的干部在开展工作时,常因语言隔阂而“说不进火塘边的话”“坐冷板凳”。

    近年来,隆林各族自治县公安局通过招录通晓少数民族语言辅警充实到基层派出所,协助开展巡防、办案、办证和调解等工作,进一步拉近警民关系、提升矛盾纠纷化解能力。发哥就是其中的一员。

    杨成发考入辅警时已经37岁“高龄”。“和年轻的小伙子比,我体力和精力也许比不上,但我也有‘老大哥’的优势”,杨成发回忆起2018年刚入警的经历,不禁“自嘲”一番:“群众看我成熟稳重,会愿意多说两句。”

    杨成发是土生土长的德峨苗族,熟悉当地民俗传统和人情世故。入警后,他自然而然担起了调解矛盾的重任。为了更好地向群众宣讲法律知识,他一有空就学习常用的法律法规条文。有的法条晦涩难懂,他就向同事请教、参考经典案例,学深吃透后再用苗语通俗地“翻译”出来,记录在小本子上,以备不时之需。经过7年的实践和打磨,杨成发总结出了自己独有的一套“调解方案”——“苗语释法+民俗说理”。

    在德峨,因婚姻家庭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占比率达60%。按照苗族传统习俗,男女订婚前,男方需要给予女方一笔可观的彩礼。过后如遇到婚约解除或婚姻破裂的情况,彩礼是否返还往往就会成为引发矛盾的“导火索”。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婚姻调解中,既要尊重传统、又要移风易俗;既要以和为贵、又要说法讲理。7年来,其他干部、村委啃不下的“硬骨头”,发哥从不退缩,迎难而上。

    2021年,该镇八科村塘石下坝青年杨某与罗某确立恋爱关系并订婚,其间男方按民族习俗完成彩礼交付。2024年2月,因感情变故女方提出解除婚约,双方围绕彩礼返还产生争议。男方主张全额返还,女方却以“订婚礼成”为由拒绝,两家矛盾逐渐激化,大有剑拔弩张之势。杨成发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前往调解。


    杨成发(左)在派出所内主持调解工作(韦浩 摄)


    在调解现场,杨成发先用苗语解读《民法典》关于“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法条的立法精神;继而援引“嫁女包赔”的传统习俗,阐明“解约担责”的民间共识。经过多轮协商,最终促使双方达成退还16800元彩礼的调解协议。

    面对矛盾纠纷,杨成发往往能够抓住不同人群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调解方式。当新入职的民辅警围坐讨教时,杨成发的回答简短而又朴实:“每个人的诉求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耐心倾听,努力找到双方诉求的平衡点。”

    2024年初春,辖区村民杨某与罗某因家庭纠纷闹得“不可开交”,罗某还曾多次到法院起诉离婚。杨成发了解到,该夫妻成婚20余年,拥有较好的感情基础,矛盾主要是由于家庭琐事引发的。为挽回这段婚姻,杨成发开启“连续作战”模式。早上,他趁农忙前与夫妻分头谈心,中午则顶着太阳走访邻里乡亲了解情况,傍晚又蹲坐在火塘边聊家常。经过10余天的不懈努力,这对夫妻的矛盾风波最终得以圆满解决。

    “要想听真话,板凳就要坐得热。”这是杨成发常挂在嘴边的话。他把调解室搬到了火塘边、吊脚楼前、苞谷地里……哪里有矛盾纠纷,哪里就是他的办公场所。一年之中他总有大半的时间奔走在乡间,年均徒步里程超过1500公里,足迹遍布各个村寨。2018年以来,杨成发累计主持、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60余起,调解成功率达90%以上。

    如今,乡亲们真正把杨成发当成了“自家人”,会喊他一起找跑丢的羊,会和他念叨邻居家的牛吃了自家的玉米苗,还会拽着他的袖子问:“发哥,你把我的问题都解决了,咋还不来家里面吃饭嘞……”

    入警前,发哥曾在外地经营小生意,日子过得平静而滋润。谈起入警的初心,这个黝黑壮实的苗家汉子竟有些“害羞”。他说:“苗族人对故乡都有很深的感情,落叶归根嘛!而且当警察很帅气,也受人尊重,还能为家乡做点实在的事,我认为很值得。”

    目前,德峨派出所共拥有少数民族民警、辅警11人,占比达到50%。他们都和发哥一样,把对家乡的深厚感情投入到守护平安的职责使命之中,架起了警民连心的桥梁,持续谱写民族团结的和谐乐章。

    正谈话间,发哥的手机又响了。他一边安抚电话那头激动的群众,一边换上沾满泥巴的作训鞋。伴随着老旧警车发动机的轰鸣,车轮碾过碎石卷起一路烟尘,缓缓驶向大山深处。

    冬去春来,粉色和白色的羊角花迎着山风,傲然绽放在苗乡的每一个山坡。(供稿单位:广西百色市公安局)


    (责任编辑:王凯伦)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