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奇升 通讯员 胡元川
在时代的征程中,青年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蓬勃力量。为此,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法苑•青述》专栏,在这里,讲述了那些发生在法庭内外、案卷之间的青春故事。接下来一起聆听六合区人民法院胡元川的青春之言,见证他的成长足迹……
程桥法庭 胡元川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胡元川作为一名法院人,已然走过十余载春秋。从刑庭到执行局,从速裁庭到程桥法庭,从书记员到执行员,从法官助理到员额法官,每一次岗位轮换都是一次淬炼,每一起案件办理都是一次提升。回望来时路,那些挑灯阅卷的深夜、田间地头的调解、法槌落下的瞬间,都在时光中沉淀为他对法官职业的深切感悟。
刑庭初砺剑:程序是正义的刻度
初入法院时,胡元川被定岗分配至刑庭担任书记员。刑庭的前辈们告诉他“一名优秀的法官必然是一名优秀的书记员”,这句话成为他职业生涯的第一课。从此,每一次庭前准备、每一场庭审记录、每一份文书校对、每一本卷宗归档,他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认真细致,确保无遗漏、无差错。特别是涉及被告人权利的换押、提押、送达等程序,他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容不得半点偏差。为了更好地提升书记员工作质量及效率,他还草拟制定了《刑庭书记员工作流程》。后来,他以助理审判员身份开始办理刑事案件,在老法官的传、帮、带下,从阅卷、开庭到撰写判决,他始终以“零容忍”态度对待程序细节,严把案件质量关,用严谨筑起司法公信的基石。在这里,他深刻体会到“正义不仅应实现,更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执行破坚冰:脚步是公平的丈量
2017年,在“基本解决执行难”的攻坚时期,胡元川转岗执行局担任执行员,面对“纸上权利变真金白银”的难题,他学会了用脚步丈量公平。2017年国庆,他接到举报电话后奔赴安徽淮南成功拘传被执行人,但因恰逢节假日返程高峰,直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回到法院,连续奋战了15个小时,最终被执行人迫于强制力震慑向申请执行人兑付了3万元工资。2018年,在办理的一起赡养纠纷案件中,子女不愿承担赡养义务,考虑到老人已经86岁,行动不便,他多次前往老人居住小区了解情况、现场调解,对子女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子女们同意按判决确定的顺序继续赡养老母亲,案件得以圆满解决。这些经历让他明白,执行工作既要有“强制力”的威慑,更需“人情味”的温度。三年来,他和团队走遍辖区乡镇,也奔赴全国各地,在泥泞的乡道上扣押过车辆,也在凌晨的菜市场蹲守过“老赖”。当申请执行人用颤抖的手接过执行款时,他才真正读懂了“最后一公里”的意义。
简案不简办:效率是司法的温度
2020年,胡元川调入速裁庭,又回到了审判岗位,并通过遴选成为一名员额法官。面对案件数量激增的挑战,他时刻牢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信念,正是这份将心比心,让他在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时多一分耐心,在处理家长里短的纠纷时多一份细心,在遭遇误解指责时多一份包容心。2023年2月,某电子厂工人集体起诉老板拖欠劳务费,当时该厂老板下落不明。经多部门协作,查明该电子厂老板被羁押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看守所。为了妥善化解这起集体欠薪案,经多次协商、沟通,他和同事们奔赴1000公里外的商洛市丹凤县看守所,开启“高墙”内的特殊调解。在会见室内,他们一方面耐心与双方沟通,全面调查了解案情,查实证据,确定欠款数额;另一方面居中调和,分析利弊,释法明理,电子厂老板对欠款事实无异议,工人们出于对老板特殊情况的体谅,也同意适当延长劳务报酬支付时间,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约定于年底结清欠款。回到六合,为了让工人们能早日吃下这颗定心丸,他和同事又第一时间将调解书送到工人们的手中,工人们握着他们的手连连道谢“没想到能这么快解决问题”。这让他坚信:简案背后是老百姓最急最盼的诉求,效率本身就是司法为民的温度。
乡野润初心:泥土是情怀的沉淀
2024年4月,胡元川来到程桥法庭工作后,除了普通合同类案件外,还有婚姻家事纠纷案件、邻里纠纷案件、漏水纠纷案件等,为实质性化解矛盾纠纷,着力减轻群众诉累,他力争通过调解做到案结事了。面对合同纠纷时,他着重强调“大环境下相互理解”的处事态度;面对邻里纠纷时,他着重强调“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暖;面对漏水纠纷时,他着重强调“双方协商解决”的高效便捷。他办理的一批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十多户村民因房屋问题与施工单位僵持七年,他拿到卷宗后积极与村民们联系,根据矛盾点分门别类,有针对性地多次组织调解,最终双方得以和解并全部主动履行,当原告送来锦旗表示感谢时,他忽然懂得:基层法庭的“小案”,恰恰是法治信仰扎根的沃土。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从青涩学子到员额法官,改变的是岗位与容颜,不变的是胡元川司法为民的坚守。展望未来,他将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如我在诉”理念融入审判各环节,让司法裁判与社情民意同频共振;始终深耕专业能力,重点加强涉民生案件释法说理,在个案办理中积极传递司法温度;始终严守廉洁底线,恪守法官职业道德要求,永葆清正廉洁本色。他要如一棵树一样,向下深深扎根、向上奋力成长,努力成为一名有尺度、有力度、有温度的人民法官!(供稿单位:南京市六合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