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通讯员 刘俊 肖俊) 社会工作站是为特殊困难群体和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多样化、精细化、专业化服务的基层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江西省鄱阳县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024年4月,与鄱阳县阳光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作联动,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社工服务工作站”,开启“法院+社工”模式,将司法社工引入诉前、诉中、诉后全链条司法服务模式中,立足“抓前端、治未病”,做深做实定分止争,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经验做法】
服务式多元解纷。在涉老涉未等家事审判中引入社工管护服务,以更浓厚的人文关怀精神,更温情的调解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努力做到纠纷解决的同时全方位修复亲情。
谈心式心理疏导。工作站实行“一案一档”“一人一档”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社工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优势,通过与当事人面对面进行沟通,建立情感联动帮扶机制,引导当事人释放负面情绪,积极修复情感创伤
沉浸式法治教育。针对不同群体,法官和社工共同制作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课程,常态化进入社区、学校、乡村进行现场教学,大力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家庭教育水平,让“寓教于审”“寓助于审”的司法效果得以顺利实现。
立体式社会帮扶。法院对特定困难群体实行司法救助的同时,以社工组织为桥梁,统筹协调民政部门、村委会、学校、爱心企业等各方力量,主动链接社会资源和相关政策,构建长效立体帮扶格局。
【典型案例】
2024年5月,鄱阳法院受理的未成年人小腾(化名)申请司法救助一案,小腾父亲因车祸身亡,其母亲系越南女子,因签证到期被遣送回国,小腾成为一名“事实孤儿”,我院及时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向其发放司法救助资金,缓解其生活燃眉之急。社工部门与当地民政部门、村委会沟通协调,为小腾办理了孤儿生活补助;同时与学校联系,“点对点”式对小腾进行心理辅导,并促成当地爱心企业进一步帮扶解决小腾的生活及学习问题,实现了从“点”到“面”的全方位救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该案成功入选2024年江西省高院发布的涉未成年人司法救助典型案例,被选入最高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示范案例库。(来源:江西省鄱阳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