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你入党的第几年?”“你还记得入党时的誓词吗?” 问题抛出的瞬间,我忆起一年多前写下的随笔:“要为二十年的求学生涯来一次体验、思考与实践,理解职业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重温誓言
基层探索之路纵然漫长,如今脑海里早已不止初到派出所时的那“三个想法”。网络上流行这样一句话:“少年心气是不可再生之物”。我想,党员初心更是弥足珍贵。
寒夜微光引迷途
离开学校,换上警服,教室铃声与球场哨音渐远,迎面而来的是纷繁警情与各类卷宗。起初的新鲜感确实给我带来过短暂愉悦,但当 “值班、勤务、报表” 成为生活主轴,工作的繁重让我陷入困惑:是否真正发挥了党员价值?未来的方向又在何处?
协助患者就医后赶回处理报表,前一秒在前台调解纠纷,下一秒整理工作台账。大脑不同区域反复切换处理信息,思维转换的成本远超预期。复杂工作让掌管情绪的杏仁核高度活跃,日复一日忙于琐碎,愈发觉得自己在原地踏步。
调解矛盾
转变始于一个夜晚。与党龄长于我年龄的老民警何开文交流,他从部队生涯聊到公安工作,做过内勤、办过案件、扎根社区,对工作的执着胜过许多年轻人。当我随口说出 “差不多就行” 时,他严肃纠正了我敷衍的态度。或许正是一次次 “差不多” 的妥协,让我消解了工作热情。看着他胸前熠熠生辉的党徽,某种力量在胸中涌动。
工作学习
后来我开始留意:同事护学岗归来时的汗珠,反诈劝阻时的焦急,研判案件时的专注……不知不觉间,迷茫已悄然散去。我们总急于求结果,在时间催促下焦虑完成任务,却忽略了过程的本质。唯有静心,才能不被忙碌裹挟,保持专注与细致。
初心如磐指前路
如同许多党员被问及入党初衷,初入警营时也常思考从警初心。答案各不相同,但终归离不开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的期许。
“航哥,网球场纠纷警情记得写情况说明。”
“好的。” 唐航看着眼前的屏幕,鼠标不停地点着什么。
“师兄,诈骗案进展如何?有受害群众来派出所询问进展。”
“目前相关账号已经冻结,涉案资金正在追查中。”
“军哥,噪音投诉件进展如何了?”
“好的,我再跑一趟嘛。”
晚八点,手机提示音响起——黄军发来噪音件回复与现场处置照片,引用条款精准,流程无懈可击。我抬头看见他背着单警装备进门,故意逗问:“军哥搞定啦?”他擦肩而过时斜睨我一眼,嘴角藏着微笑。路过办案队,见灯还亮着,甘师兄仍在伏案整理案卷。“十点多了怎么还不休息?”他头也未抬:“在梳理案子。” 我掩门退出,声音轻得像说给自己听。
傅静涵工作中
后来调换值班组,常见唐航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研读。疑惑之下,同事告诉我:“现在很多诈骗披着民事欺诈外衣,钻研民法是为了给群众解释救济途径。”他们的初心和热忱藏在了淡然的表象下,却从未动摇“不负人民”的精神。
值班次日,晨光驱散夜寒,也唤醒了我内心的共鸣。师兄们的专业负责让我明白:做好公安工作,仅有初心远远不够。心愈静,行愈进。时代更迭不止,唯有静心俯身,在基层历练中体悟成长,在为民服务中砥砺初心。
淬炼为民的真章
受他们影响,我在实践中加速成长。将新学的调解技巧用于化解矛盾、深入高校开展反诈宣讲……我意识到:党员初心不仅是情怀,更需要扎实的专业能力支撑。
傅静涵工作中
一次值班,接到一起 “拉车门” 盗窃案。报案的女士情绪崩溃:遗失的笔记本电脑里有重要数据与论文,而答辩仅剩三天。我与合成作战中心同事立即调取监控,历经多小时终于锁定嫌疑人踪迹,后续的抓捕中,我手机响起,楼下蹲守的同事在单元口认出了嫌疑人女友。碰面后,我低声问清房间位置,示意她敲门。门开瞬间,队员按战术队形行动:控制嫌疑人、录音录像、收缴工具,涉案财物逐一摆放桌面。当看到那台笔记本电脑时,我长舒一口气:“还好没被倒卖。”回所路上通知失主领电脑,刚下车就见她远远挥手。失而复得的喜悦让她激动握手:“谢谢你们!” 我嘴上说着“没事儿”,心里却暖意涌动。
真正的初心,是把每个“差不多”都做成“不一般”,是让党徽的光芒,在每一次贴近大地的跋涉中,生长出穿透时光的力量。(来源:成都市公安局双流分局 作者:傅静涵)
(责任编辑:黄筱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