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时代网讯 (通讯员 钟志勇 朱子怡 刘辉) 古树不言,见证着文明的兴替;法治有声,呼唤着守护的回响。2025年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开始施行后,从国家制度层面对古树名木的资源调查公布、日常养护管理、合理利用、文化传承等进行规范,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使这些“绿色的国宝”再次跃入大众视野。
会昌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排查现场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戏剧小镇景区内,有两棵“瑰宝”--相邻的两棵古榕树,一棵叫“智榕”,一棵叫“慧榕”。两棵榕树至今已有400余年的树龄,可谓见证了会昌县的历史变迁,更不寻常的是,它们与两位伟人的交集。1930年伟人毛泽东曾在“智慧榕树”下谋划用兵攻打寻乌的战略,1932年至1933年期间,另一位伟人邓小平在会昌县担任临时县委书记期间经常在“智慧榕树”下看书看报。时过境迁,会昌县城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两棵榕树历经百年洗礼长成了参天大树。
2024年9月,会昌县人民检察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开展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监督活动,排查中发现会昌县戏剧小镇为营造夜景灯光效果,对两棵百年古榕树进行过度灯光装饰,地上枝叶过度繁茂与地下根系养分失衡,且古树周边土壤硬化、游客踩踏频繁,影响根系呼吸,古榕树已经出现生长状况不佳问题。“智慧”榕树曾是居民纳凉闲话的“天然凉亭”,更是游子心中乡愁的具象符号。然而,这些“活着的文物”却因生态失衡面临生存危机。
为保护古树名木,检察干警迅速展开行动。科学“问诊”,联合林业专家实地勘察,通过土壤检测、根系扫描等技术手段锁定“病因”;溯源追责,调取古树养护记录,发现有关部门日常管护存在巡查缺位、防护措施不足等问题;凝聚共识,积极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古树保护宣传,唤醒社会保护意识。
针对排查发现的古树保护中的监管漏洞,会昌县检察院向有关行政机关发出生态修复的检察建议。行政机关对案涉问题高度重视,聘请省林科所专家到戏剧小镇现场对古榕树进行察看诊断,并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聘请有资质的园林养护公司对古榕树枯枝进行梳理修剪,并铲除着在枝干上的寄生野姜,给古榕树“减负”。多个行政职能部门联合建立了古树长效管理巡查保护制度,强化对辖区内的古树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制止、查处危害古树名木生长的不当行为。同时持续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群众对古树名木的知晓率和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的良好氛围。
检察官回访现场
现景区内,“智慧榕树”已经恢复往日生机,树枝粗壮结实,根系发达,浓荫蔽日。回访后,公益诉讼观察员纷纷表示看到曾经受损的古树在众人的努力下逐渐恢复生机,深感欣慰,也更加坚定了保护古树的决心。
“检察机关通过检察建议为古树‘发声’,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行职责,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护自然环境。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好公益诉讼观察员的职责作用,当好信息员、监督员、宣传员,聚焦公益损害问题,以法治之力,为古树名木撑起‘保护伞’,让绿水青山代代相传!”公益诉讼观察员感慨地说。
“古树名木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每一棵古树都是会昌的‘绿色史书’,公益诉讼办的不仅是一起案件,更是在守护历史的脉络、文化的根魂。”承办检察官钟志勇说道。(供稿单位:赣州市人民检察院 会昌县人民检察院)
(责任编辑:王凯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