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管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
公众号
  • 订阅号

  • 服务号

  •          学习强国         手机版         电子期刊          登录
    登录 注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法聚焦
     政法聚焦
     
    内蒙古包头市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
    让人民群众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文章字体:【 】 发布日期: 2025-07-03 来源:法治时代网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是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重要平台,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载体。

    自内蒙古自治区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包头市召开以来,包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挂图作战、靶向发力,全面推进综治中心进入规范化建设,不断打牢平安底板、夯实平安根基。通过不懈探索、共同努力,如今,全市三级综治中心已逐渐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解忧杂货铺”,让人民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

     

    夯基垒台 让群众诉求“最多跑一地 接办跟到底”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没想到在调解员、民警、律师们的共同努力下,还真帮我们掰扯清楚了。”屈某与卢某结婚二十余载,育有一双儿女,近年来双方经常因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夫妻感情出现裂痕。为将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青山区富强路街道综治中心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律所、青福镇共同调解该起婚姻家庭矛盾纠纷。

    本着挽救家庭的初衷,调解员悉心听取双方意见,了解双方实际诉求,结合纠纷争议焦点,从法、理、情等多方面对双方反复劝解,引导双方更多地考虑和关爱两个孩子,以最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处理矛盾。最终,双方在婚姻关系、子女抚养、夫妻共同财产等问题上达成一致意见,自愿达成调解协议。

    该起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得到妥善化解的背后,是包头将“最多跑一地 接办跟到底”理念全方位融入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和实体化运行的一个缩影。

    为建强基层一线主阵地,让综治中心既能开门接待群众,又要便捷、高效地服务群众。包头市委政法委建立并落实“一名政法委员、一套队伍、一个旗县区”包联工作机制,市委政法委主要领导挂帅,抽调精干力量采取“四不两直”方式,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及时反馈整改问题300余个。制定《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实地指导和达标验收工作方案》,分级建立评分细则,成立由市委政法委领导班子成员带队的指导验收组,采取“实地查看+台账查阅+群众测评”方式,启动对县乡两级综治中心指导验收。截至目前,10个县级综治中心已符合达标条件,86个乡级综治中心全部实现“有牌子、有场所、有制度、有人员、有经费”的标准。

     

    协同高效 让矛盾纠纷接得稳、解得了、解得好

    近日,满都拉镇一牧民与口岸园区一企业陷入纠纷。他所饲养的5头牛犊误食该企业责任片区的白色垃圾后死亡,指责企业垃圾管理失职致使其财产受损,企业则认为牧民对牲畜看管不当,双方各执一词,协商多日无果。听说有个“说理的地方”可以去试试,他就找到满都拉镇综治中心。

    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镇综治中心一方面向企业详尽解释了其对责任区域环境卫生所承担的法定管理责任,对企业垃圾处理问题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同时,从畜牧业养殖管理的角度出发,为牧民提供了加强牲畜管理的实用指导。各部门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协同合作,经过多轮深入的协商和沟通,逐步缓解了双方的对立情绪,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纠纷顺利化解。

    调解队伍是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主力军,如何让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市委政法委在县乡96个综治中心统一规范挂牌的基础上,推动县级全部设置引导受理、多元化解、指挥调度分区,乡级全部设置“一窗三室”,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法律服务、纠纷调解、来访接待和诉讼服务。统一建立行业主管单位入驻机制,各旗县(区)矛盾纠纷调解、诉讼服务等中心实现有效整合,县级综治中心司法行政、信访等常驻部门和人社、住建等轮驻部门入驻率均达到100%。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增加常驻轮驻部门,劳动争议仲裁、公证、心理服务等随驻机构派驻率达到90%以上。

    部门齐全了,部门之间顺畅联动是关键。实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工程,重点围绕矛盾纠纷调解技巧、信息化平台运用等内容开展精准轮训,构建“培骨干、训专才、强基础”分层培训体系;优化统筹协调机制,清单化明确行业部门职责、任务等事项,完善工作协作、业务协办、数据协同等制度,最大限度激发融合效应;优化闭环办理机制,将县乡综治中心规范运行纳入平安包头考核细则,以“三单两函”流程表单管理为核心,进一步用好“一案一码”,规范上报登记、分析研判等六步工作法,打造从诉求受理到解决反馈的全流程闭环工作体系,确保矛盾纠纷接得稳、解得了、解得好。

     

    厚积成势 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你应该对孩子的行为负责。”近日,因被王先生的孩子玩耍时打烂了自己的车玻璃,张先生与多年的老邻居王先生红了脸。在专业调解员详细释法说理后,王先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张先生也体谅了孩子的年幼和无心之失。最终达成协议,王先生赔偿车损80%的费用,并且向张先生道歉。

    遇到问题找法,化解矛盾用法。如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纠纷,成为包头市综治中心的鲜明特征。2025年以来,各级综治中心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全面整合法治资源,持续拓展民商事合同纠纷仲裁、行政裁决、法律监督等功能,引导妇联维权、心理咨询等力量参与纠纷调解,凝聚多部门协同、全流程覆盖的依法解纷合力。

    全面贯通调解渠道,推深做实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强化诉调对接,推动法院专网入驻旗县(区)综治中心,实现立案、司法确认、简易案件速裁“一站式”办理,各级综治中心接收审判机关移交案件2021件,通过调解实质性化解647件。强化访调对接,规范信访事项双向移交路径,由综治中心组建专班,充分运用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法律监督等法律手段,在法治轨道上实现定分止争。

    优化数据汇集研判机制,以“化解矛盾风险 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为抓手,依托基层微治理“铁三角”,持续开展滚动排查,定期调度统计,按月分析研判,分类制定化解措施,使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化解在基层。截至目前,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受理矛盾纠纷11420件、办结9124件。(供稿单位:包头市委政法委 作者:王嘉伟)

     

    责任编辑:王凯伦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法治时代杂志 京ICP备12049208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