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银伟 通讯员 康飞 张庆伟
“以前俺家院里,一年能‘冲’进来十几辆车,吓得人都不敢在院里站!现在家门口装上‘安全桩’,心里可踏实了!” 近日,河南漯河市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一小卖部老板彭某,逢人就夸为他解决“大难题”的马警官。
向群众宣传交通安全法规
彭某口中的马警官,是河南漯河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队勤务保障大队副大队长马凤超。他说的“安全桩”,就是马警官为村里安装的反光提示柱。
2023年6月,漯河市公安局创新落实“一村(格)一警”工作,组织市、县(区)公安机关千余名民警,按照“三就一侧重”(即就亲、就近、就熟,各警种、部门依照职能作用侧重)分包原则,走进村庄、融入社区,当好服务基层治安的“片警”。
马凤超二话不说,主动挑选了离市区远、路况复杂的郾城区裴城镇裴城村。
走访群众
细处着手 小改变解决大麻烦
马凤超一到村里,就到村民家里倾听民意。彭某家的小卖部紧临省道,路面高出院子一大截,成了事故高发区。
马凤超经过多方协调,很快就在彭某家的小卖部门口立起了9根醒目的反光提示柱和一个大大的减速标识牌。“这一招很管用,事故发生率大大减少。”经过两年多的实践,马凤超感慨地说。
苏进将军故居附近的丁字路口是一个大陡坡,路口通行视线差,经常发生交通事故。面对这一情况,马凤超在路口处贴上了一个大大的“慢”字,然后在距离路口不远处设置了两条减速带,又在路口两边安装了两面广角镜。
“现在,我们走到这儿,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如今,马凤超成了乡亲们的贴心人,村民老远看见他就会竖起大拇指。
包村一年多,裴城村里的12个路口、4条主干道,都留下了马凤超的“安全印记”:800平方米清晰的道路标线“画”了出来,20块“路口避让”“减速慢行”的牌子“立”了起来,32根反光提示柱“站”好了岗,还有6面广角镜“睁大眼”、4处爆闪警示灯“眨着眼”提醒。路标清晰了,隐患消除了,乡亲们出门也放心多了。
2025年,裴城村新建了裴度文化园,马凤超又带着人把周边道路修整一新,停车位也重新划定。
为群众解难题
润物无声 安全知识入脑入心
村里老人孩子多,他们交通安全意识弱,马凤超特别上心。
“光整治路不行,关键得让大伙儿心里绷紧‘安全弦’。”马凤超在村里设了“一村一警”服务站和交通安全宣传点,发联系卡、设立信箱。每到吃饭时间,村委会的大喇叭会准时响起交通安全“小贴士”。村里挂起宣传标语,时不时还有宣传彩页送到村民手上。
在裴城村苏进红军小学,马凤超是孩子们熟悉的“交警老师”。他经常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教孩子们认信号灯、走斑马线,再让孩子们回家当“小老师”“小监督员”,管住爸妈不闯红灯、戴好头盔。
留守儿童属于弱势群体,马凤超有个心愿:“下一步,想多给村里的留守儿童讲讲法律知识,帮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助力他们健康成长!”
为了让交通安全宣传“入脑入心”,马凤超还有很多“金点子”。他找到村里的文化合作社,一起编排了《安全出行福万家》等交通安全戏曲小品。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节目,不仅在村里演,还被搬上了河南省“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巡回宣讲台,反响不错。
2024年元旦前,裴城村文化广场格外热闹。马凤超张罗的“美丽乡村行”交通安全宣讲暨元旦警民联欢会热热闹闹开场了。交通安全知识伴着节目的喜庆劲儿,像种子一样种进了乡亲们的心坎里。“这法子好!看大戏还能学交规,记得牢!”村民们纷纷点赞。
马凤超用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把安全防线筑进了裴城村乡亲的心里,也把警民情谊融入欢快的锣鼓声中。(来源:河南漯河市公安局)
(责任编辑:王凯伦)